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面向未來的智能制造六大技術新趨勢

時間:2016-01-3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無需贅言,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仿真、虛擬現實、工業機器人、機器視覺、人工智能等將繼續成為人類通往智能制造的必過關卡,但相信以我們的智慧這些必然最終都會成為一塊塊通往彼岸的墊腳石。

人類的偉大在于:很多事情想到就能做到,我們將今天科技的發展現狀與昨日科幻電影和小說里的無盡想象對比即可知道。提到智能制造,對它的構想恰恰就或多或少描繪了未來的工業圖景。無需贅言,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仿真、虛擬現實、工業機器人、機器視覺、人工智能等將繼續成為人類通往智能制造的必過關卡,但相信以我們的智慧這些必然最終都會成為一塊塊通往彼岸的墊腳石。來吧,把握已知、迎接未知,路就在腳下。請看有關智能制造的六大技術新趨向:

1.混合云技術應用持續增長

企業向云端過渡,已經不再局限于單一云模型,他們期望利用可靠的公有云服務與私有云結合,構建適合自身業務需要的混合云。因為混合云的靈活性、數據的快速恢復性以及可確保特定數據的安全性,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部署這一模型。混合云技術的增長初見端倪,主要顯現于新興廠商和廠商的收購之中。IBM收購Cleversafe來支撐其混合云技術。Cleversafe是較早期的存儲廠商,IBM將Cleversafe的技術打包進BIM的云業務單元中;EMC目標定位于大型混合云客戶,如北德克薩斯大學、醫療分析公司Inovalon等,EMC從其它存儲組合中抽取了資源,VMware和其它公司在EMC的保護傘之下,加強了FederationEnterpriseHybridCloud混合云解決方案。

2.工業物聯網網絡標準持續演進

工業物聯網(IIoT)預示一個由日益智能化且超級互連的設備和基礎設施構成的世界,其中智能機器、交通運輸系統和電網將具有各種嵌入式傳感、處理、控制和分析功能。時間敏感網絡(TSN)新標準出現,旨在解決現有網絡一些缺點,新的TSN標準將會帶來帶寬、安全性、互操作、延遲和同步等好處。

3.智能工廠發展著重突破MBD技術、物理仿真引擎系統架構、仿真模型

隨著三維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傳統的以經驗為主的模擬設計模式逐漸轉變為基于三維建模和仿真的虛擬設計模式,使未來的智能工廠能夠通過三維數字建模、工藝虛擬仿真、三維可視化工藝現場應用,避免傳統的“三維設計模型→二維紙質圖紙→三維工藝模型”研制過程中信息傳遞鏈條的斷裂,摒棄二維、三維之間轉換,提高產品研發設計效率,保證產品研發設計質量。未來我國應著重突破MBD技術、物理仿真引擎系統架構、仿真模型三個環節。

4.未來的5G將擁有更多應用場景選擇

去年,國際電信聯盟(ITU)舉行了工作會議,公布了5G技術標準化的時間表。根據會議提出的IMT-2020計劃,5G標準將于2020年制定完成,并從2016年起開始逐步定義5G的技術性能要求。有專家表示,5G較4G通訊擁有更多應用場景選擇,例如低功耗的萬物互聯,高可靠性、低延時的應用,像智能駕駛場景對射頻前端的要求更高。5G移動寬帶具有更高的速率。在5G的頻譜方面,低頻主要用于廣域的覆蓋,高頻用于熱點覆蓋。在愛立信對5G提出的五大應用場景及實現途徑中,有一點與智能制造密切相關。對遠程設備進行緊急控制:該5G應用場景主要包括五個子場景:(1)對重型機械的運行進行遠程控制;(2)工廠自動化;(3)對生產設備與流程進行實時監控;(4)智能電網;(5)遠程手術。

5.工業機器人發展新趨勢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成熟,制造商和最終用戶已經開始探索如何超越最初的戰略優勢。工業機器人目前的發展趨勢包括:對高可靠性和生產率的、具有成本效益的機器人的需求;用于高性能應用機器人,例如水射流和激光切割、物料輸送、電弧焊接、膠合、去毛刺和倒角等,其控制策略不同于裝配;協同機器人協調工作,兩個或者多個機器人一起處理由第三個機器人持有的工件,例如,電弧焊接;機器視覺引導的機器人控制,機器視覺系統根據自己的“所見”來控制機器人軌跡,例如,抓取和排列操作;能夠滿足功能安全的機器人,這對于自動防故障操作和人機協同非常重要。

6.可穿戴技術走進企業市場

當前,可穿戴技術主要停留在個人消費市場,而明年將逐漸走進企業市場。在一項測試中,物流公司DHL為員工配備了智能眼鏡,結果使商品挑揀效率提高了25%。JuniperResearch在報告中稱,智能眼鏡將率先走進企業市場。隨后,其他可穿戴設備也將陸續跟進。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