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在日前舉辦的中國(蘇州)境外投資與服務高峰論壇上,包括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在內的多方,再次與蘇州工業園簽訂系列戰略協議,內容包括成立股權投資基金和一攬子融資計劃方案等。
各大銀行熱心與蘇州工業園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這已不是什么新聞。
據悉,國家開發銀行早已和蘇州工業園區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不僅在資金上給予支持,在項目對接、政策咨詢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以此推動參與境外經貿合作建設,為企業的主動參與國際競爭合作創造條件。
企業熱衷“搭載”
按照國務院批準的蘇州工業園區開放創新綜合試驗方案,該園區將依托中新合作優勢,在自我發展的同時,作為一個產業“航母”,將對其他產業形成更強大的搭載能力。
位于蘇州工業園區的中德工業4.0技術展示創新中心內,這個國內首條以展示和培訓為主,帶有全球領先的工業4.0技術的全自動流水線,將德國的先進制造理念落實于實際的操作流程,實現了“邊做邊學”的創新性教育模式,幫助蘇州工業園區制造型企業產業升級。
以園區內的博世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為例。作為博世集團在中國最大的全資子公司,其不僅是汽車部件的制造者,更像是一個智能車間。工廠車間內的智能化場景處處可見,員工進出車間需要嚴格的身份認證,甚至人臉識別技術也已經在此應用。
謀求變革的不僅是這種發展十余年的“老牌”企業,一些新興產業也在這里“扎根發芽”。在歐美“再工業化”戰略的推動下,蘇州工業園也向高端制造業挺進。
專注于機器人系統和自動化焊接系統集成研發的北人機器人系統(蘇州)有限公司成立3年來,銷售額年年翻番。據不完全統計,工業園區的機器人產業相關公司已經形成產值超30億元的產業規模。
近期,這個“朋友圈”又變大了。江蘇康寧杰瑞、羅氏診斷、恒瑞醫藥、玉森新藥等企業相繼在蘇州工業園區開工開業。同時,還涌現出“醫藥健康+物流”“醫藥健康+大數據”等新型業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