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宣布,以9.25億歐元(約合66.5億元人民幣),悉數收購加拿大Onex基金擁有的德國橡塑化機制造商克勞斯瑪菲集團(KraussMaffei)——這個被譽為行業中的“勞斯萊斯”的塑料和橡膠加工機械設備制造商。而這也是迄今中國在德國最大的一筆投資。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任建新表示,通過并購這個擁有178年歷史的全球領先橡塑機械制造商,中國化工裝備將加快產品組合和業務整合,率先實現‘中國制造2025’目標。同時也是“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的實踐。
“走出去”加速國際化進程
從依靠1萬元借款發展起來的小企業,到今天成為總資產2477億元、年銷售收入接近2000億元的大集團;由開創清洗業,到如今成為中國化工新材料、特種化學品行業的領航者;從支持國企脫困,重組搞活國有企業,到跨出國門,成功收購6家海外企業,中國化工集團創造了一系列奇跡。
伴隨著海外并購步伐的加快,年輕的中國化工集團實現了快速成長,目前已在全球化工100強中居第9位。
中國化工官網資料顯示,中國化工此前已成功收購了法、英、以色列、意大利等國的8家行業領先企業,包括全球最大的蛋氨酸企業,澳大利亞最大的烯烴企業,法國的有機硅公司,還有世界最大的金屬硅公司。此外,有消息稱,中國化工還準備出手頂尖農化企業瑞士先正達(Syngenta),“報價可能高達近3000億人民幣”。
“中國的化工工業是天然的多元化和天然的充分競爭行業,國際化競爭有不同的形式,到國外去開辦工廠,還是穿著西裝提著包到國外去賣產品?我們選擇的形式是收購:把市場收了,資源收了,管理團隊收了,把競爭對手也收過來消滅掉了。”任建新稱。
“通過國際并購,我們獲得了全球具有競爭力的品牌和全球的營銷網絡,全面提升了我們的技術水平,促進了國內企業治理的改善和水平的提高。此外,還有1837項專利”。在任建新看來,收購可能是最適合中國化工走出去的形式,而“走出去”則是中國化工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化學工業實現趕超跨越的必然選擇。
“有的放矢”助整合雙方實現共贏
業內人士指出,經濟下行壓力之下,中國石化行業已告別了過去的規模擴張道路,進入以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綠色發展為主要特征的新發展階段。而布局“一帶一路”沿線項目,為諸多企業創造出難得的發展機遇,也給企業國際化發展提供一條“高速公路”。
對此,中國化工集團首席商務官沈忻認為,“走出去”、“國際化”將是中國石化產業的必然趨勢。中國化工在快速發展中,“走出去”戰略起到了較好的推進作用。中國化工也因此探索出了一套符合自身發展路徑的做法和經驗。即:買得來、管得了、干得好、拿得進、退得出、賣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