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07年1~8月,國內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9,461.64億元,同比增長22.99%,棉紡、服裝、化纖產值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5.27%、23.00%和27.40%。
2007年1~8月,國內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9,461.64億元,同比增長22.99%,棉紡、服裝、化纖產值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5.27%、23.00%和27.40%。預計紡織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0.3 %,累計達到29200億元;全行業利潤額同比增長30%,達到1135億元。
紡織業運行現狀分析
2007年以來,我國紡織行業由入世后高速增長的釋放期,回歸到正常增長期。今年前三季度,紡織行業盡管受到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調整、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等諸多因素影響,但國內外市場需求對行業發展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以科技進步和自主品牌建設為重點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效果正逐步顯現,行業自身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有所提升。行業各項經濟指標繼續保持穩定、健康的增長態勢,運行質量和效益繼續穩步提高,綜合競爭力有所提升。
一、前三季度行業經濟運行概況
(一)生產穩定增長
今年1~8月,國內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9461.64億元,同比增長22.99%,累計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07個百分點,但6~8月產值比2~5月環比增加12.21%。棉紡、服裝、化纖產值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5.27%、23.00%和27.40%。分地區而言,中部地區生產增長突出。中部地區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813.49億元,同比增長29.66%,高于東部地區4.52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6.67個百分點。
(二)出口增速回落,增長方式正在轉變
今年1~8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1117.33億美元,同比增長19.4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5.21個百分點。出口增速趨緩的主要原因是出口數量增速的下降。據測算,1~8月紡織品服裝出口數量同比增長約11%,比去年同期約下降4個百分點。出口價格呈現上升勢頭。1~8月紡織品服裝出口價格同比增長8.12%,其中紡織品出口價格增長3.52%,服裝增長10.45%。對歐、美市場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價格指數分別是101.73和104.12。
(三)進口數量減少,價格上漲
今年1~8月,我國紡織品服裝進口金額124.78億美元,同比增長4.43%,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4個百分點;進口數量同比下降2%。進口產品的價格上漲明顯,特別是服裝產品的進口平均價格同比提高了31.13%。紡織原料進口額為48.06億美元,同比下降21.09%。紡織機械進口額31.72億元,同比增長21.81%,紡織機械的進口增速持續加快,反應了我國紡織行業技術升級步伐的不斷加快。
(四)行業投資繼續增長
1~8月,紡織服裝行業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實際投資總額達1589.67億元,同比增長34.60%,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15個百分點,增長呈現“緩中略升”態勢。從投資的地區結構看,2007年1~8月,我國東部地區完成投資額1113.48億元,同比增長28.92%;中部地區363.87億元,增長56.45%;西部地區112.30億元,增長32.44%。中部地區投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1.85個百分點,所占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9.69%提高到22.89%。
(五)運行效益和質量進一步提升
1~8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10.75億元,同比增長37.79%,比上年同期增速提高4.42個百分點。其中,棉紡業實現利潤187.70億元,增長44.51%;服裝鞋帽業190.19億元,增長29.08%;化纖制造業87.58億元,增長114.99%;紡機業20.99億元,增長53.68%;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1.28個百分點、1.12個百分點、67.83個百分點和31.3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紡織企業虧損面比去年同期下降0.65個百分點。
二、影響行業運行的因素分析
(一)需求因素
國際市場需求穩定,亞非發展中國家成為新的出口帶動因素。1~8月,我國對美出口同比增長27.11%,對歐盟25國出口同比增長26.67%,對日本出口增速為4.11,同比下降3.62個百分點。我國對非洲和東盟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迅速,分別同比增長38.55%和40.1%,對我國出口增長貢獻率約達25%。
國內市場消費需求旺盛,對行業發展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紡織品服裝內需繼續高于全社會消費需求和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增長速度,行業內銷比例進一步提升。1~8月,我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內銷產值14,172.51億元,占工業銷售產值的74.86%,高于去年同期1.73個百分點。
(二)供給因素
主要原料國內供給較為充裕,價格穩定,成本上漲壓力較小。國內棉花價格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1~8月均價同比下降5.37%。滌綸短纖價格走勢平穩,均價同比僅上升0.11%。今年以來,煤、油、電價格保持上漲態勢,但增長較平穩。8月份,煤、油、電商品價格同比僅增長1%。勞動力價格增長較快,1~8月,紡織業人均工資同比增幅超過15%,成為紡織企業目前面臨的最主要成本壓力。
行業裝備水平不斷提升,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1~8月,我國各類型紡織機械及零配件進口總額為31.72億美元,同比增長21.81%。棉紡業主要先進裝備全自動和半自動氣流紡紗機、自動絡筒機和無梭織機進口數量同比增長73.33%、84.32%和18.22%。規模以上全行業勞動生產率達到7.27萬元/人,比上年同期提高22%。行業管理費用比重同比下降0.22個百分點。技術進步對行業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提升的帶動作用明顯。
(三)宏觀環境及政策因素
1.貨幣因素。今年以來,央行連續多次上調人民幣利率。按規模以上企業負債測算,1~8月,加息使紡織企業多支付利息89億元。加息政策對固定資產投資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市場需求旺盛、行業效益穩步提升以及企業投資資金多元化的情況下,調息對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的抑制效用可能會被減弱。
1~8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3.16%。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受到影響約96億元,全口徑利潤損失約306億元。由于出口企業對人民幣升值有一定預期,可通過訂單談判或企業內部調整消化一部分負面影響。但目前來看,人民幣持續升值是紡織出口企業面臨的最大困難。
2.貿易政策因素。出口退稅率下調及加工貿易限制政策。從今年7月1日起,服裝、粘膠纖維及制品出口退稅率分別下調至11%和5%。按規模以上企業出口 交貨值計算,1~8月紡織業利潤損失約32億元;按全行業出口金額計算,利潤損失約115億元。出口退稅率不斷下調,給出口企業,尤其利潤率較低的中小企業帶來了較大壓力。7月23日,新一批《加工貿易限制類目錄》公布,列入目錄商品實行銀行保證金臺賬實轉管理。紡織行業共1539個稅號增入目錄,占公布稅號的83%,新政策給中小型加工貿易企業帶來了一定負擔。但從長遠來看,對于行業產業升級具有積極意義。
先進技術裝備進口鼓勵政策。9月23日,在全國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進口工作會議上,商務部部長薄熙來指出,中國將采取貼息等鼓勵政策,增加進口先進技術設備的進口。進口鼓勵類產品目錄將在近期出臺,預計部分先進紡織專用設備將被列入該目錄。此項政策有利于促進紡織行業裝備提升,對行業發展將起到良性推動作用。
3.國際貿易環境因素。2007年7月19日,美國商務部對原產于中國的薄壁矩形鋼管、復合編織袋等產品開展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并將復合編織袋歸類為紡織品(涉案復合編織袋海關編碼為6305330050和6305330080,按照海關分類不屬于紡織品,我協會已向我國商務部聘請的律師作出說明),體現出美國在運用反補貼手段方面對中國紡織品的高度關注。2007年9月14日,中國政府就美國針對原產于我國的銅版紙采取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提起WTO爭端解決項下的磋商請求。在貿易糾紛交鋒往來中,中美貿易關系浮現新的緊張因素。
三、紡織行業全年經濟形勢展望
綜合對紡織行業各項因素的判斷,結合數學模型,對行業全年主要經濟指標做出預測:預計紡織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0.3%,累計達到29,200億元;全行業利潤額同比增長30%,達到1135億元;全行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0.5%,達到30,450億元;紡織行業出口將同比增長19.0%,達到1755億美元。雖然紡織行業發展面臨宏觀經濟趨熱,貿易順差繼續擴大,人民幣持續升值,要素成本壓力增大等多項因素,但在國內市場不斷擴大和世界貿易持續增長的情況下,行業注重提升自身技術管理水平,提高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將繼續保持健康平穩地發展。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下一篇:
2008年紡織行業前景分析
中國的天然纖維產量占世界纖維總產量的比例近年來一直維持在25%左右?;瘜W纖維占世界的比例則從2000年的20%迅速提高至2006年的4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