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是指以動力驅動,利用沿剛性導軌運行的箱體或者沿固定線路運行的梯級(踏步),進行升降或者平行運送人、貨物的機電設備,電梯包括垂直運行的電梯、傾斜方向運行的自動扶梯、傾斜或水平方向運行的自動人行道。
電梯產品的性能主要包括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和舒適性。安全性是指電梯產品安全穩定運行的能力,電梯的其他性能均以安全性為前提展開;可靠性是指電梯產品在規定時間內保持規定功能的概率;高效性是指電梯產品在5分鐘高峰期內的運輸能力;舒適性是指人們乘坐電梯時的內心感覺,研究表明,人們對電梯開關門間隔時間最短要求為30秒,到達目的地最長心理承受時間為90秒,因此,可通過加速度、減速度的運用和氣壓裝置的調整滿足人們乘坐電梯時的舒適性要求。
電梯行業是指各種電梯、自動扶梯及自動人行道、升降機及其專門配套件的制造。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中國把電梯行業歸入通用設備制造業(國統局代碼C34)中的物料搬運設備制造(國統局代碼C343),其統計4級碼為C3435。
目前全中國電梯產銷量占全球產銷量的三分之二,達60萬臺(其中出口7.6萬臺),產量有所下降,較2013年下降了3.3個百分點,為歷年來首次下降;而出口量卻比上年度上升了15%,占全年產銷量的12.67%;國內電梯保有量355萬臺,占全球保有量的27.5%左右。
全國電梯行業產值達1600億(其中:上海區域800億、江浙地區占400億,其他地區也有400億佳績),電梯行業從業人員達40萬人左右(其中電梯生產制造人員約為16萬人,電梯安裝人員約為15萬人,電梯維保人員約為10.5萬人)
從以上數據來看,我國無論是從電梯產能和年產銷量及產值,還是從電梯保有量和電梯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一。
根據博思數據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電梯行業分析及投資趨勢預測報告》:2014年上半年我國整梯生產臺數增長率超過了10%,下半年發貨量與訂單相比比例遞減,2014年整梯總產量達到70.8萬臺,全國電梯保有量將達到350萬臺以上。
目前,我國電梯行業產業集中度提高,速度加快,發展趨勢向好。產業發展格局發生顯著變化,表現出強者更強,弱者更弱,行業已進入洗牌期,市場競爭機制和產業政策變化促進了產業結構布局加速向健康方向發展。部分品牌企業及時審時度勢,投資區域指向中西部地區目前已陸續投產,使產業區域布局更加合理。使我國原來的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和東北地區三大集中產地,又新增了中西部新的制造基地。在整機制造企業的帶動作用下,零部件企業一同跟進,一個新的中西部電梯產業集群正在形成。制造與服務業并重,深度開發電梯后市場已成為行業企業發展方向。整梯制造企業積極推進服務產業化,紛紛建立以營銷服務為主導的服務網絡,網絡建設由原來的大中型城市向二三線城市市場延伸。以舊梯改造業務為突破口建設服務中心、物流中心和培訓中心,在工程人力資源管理、流程管理、服務質量管理等方面創新和完善有效的運營模式已成為行業企業的自覺行動。中國電梯行業由制造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化的進程正在加快。但是,電梯行業已經進入到了成熟期,品種齊全、價位逐年下降、產能過剩,尤其是中低端產品,同質化嚴重,行業競爭更加激烈,洗牌行動已經開始。制造能力經過近兩年的擴大,新增產能15萬臺左右,產能過剩之勢仍在發展。而由于新增電梯數量急劇上升和老齡化電梯數量大幅增加,服務業的能力不足問題仍然未得到緩解。由于城鎮化需求和出口增加,中國電梯保有量已突破300萬臺,以及電梯老齡化的自然淘汰和政策及安全標準頒布將加速淘汰進程,為電梯產業發展提供了剛性需求,電梯行業在“十二•五”期間仍將保持低速增長不會出現下行拐點,仍然處在換檔期,增量空間仍在,增幅回落是一個常態,保持5%左右的增長是必要的,總體上看,電梯產業的總產值增長比例不會低于社會經濟發展速度。電梯行業是一個前途光明的行業。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梯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