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電梯安全立法給企業帶來的五大影響

時間:2016-01-0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該標準將于2016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據了解,該標準由我國自主研制,目前國際上尚無相關的國際標準,填補了多年來國內外電梯行業缺少電梯報廢相關標準的空白。

如果乘坐的電梯三天兩頭出故障,有可能是需要報廢換新了。2015年7月,國家標準委發布了《電梯主要部件報廢技術條件》國家標準。標準規定了“安全保護裝置、緊急救援裝置、井道安全門和活板門、驅動主機、轎廂、層門和轎門、電氣控制裝置”等13項對電梯安全運行影響較大的電梯主要部件報廢技術條件。同時,標準也明確將機械損傷(如開裂變形)、非正常磨損、銹蝕、材料老化、電梯故障、電氣元件破損等6種影響安全運行的失效或潛在失效模式,作為部件的報廢技術條件。該標準將于2016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據了解,該標準由我國自主研制,目前國際上尚無相關的國際標準,填補了多年來國內外電梯行業缺少電梯報廢相關標準的空白。

電梯報廢標準將推進舊梯更新改造

按照國際慣例,電梯使用年限為15至25年,也就是說,15年之后電梯將進入快速衰老期,要徹底更換這些電梯,需要一大筆資金的投入。以上海為例,如果按15年的設計壽命將到期的2萬多部電梯全部整體更換,大概需要80億元的投入。

全國電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陳鳳旺向《政府采購信息報》記者表示:“通過制定電梯主要部件報廢技術條件,進行報廢與否判定,再決定電梯整機是否需要報廢,是提高在用電梯安全性的可行途徑,并兼顧了經濟性和科學性。

報廢標準明確,電梯主要部件達到其規定報廢技術條件,或達到使用維護說明書給出的報廢技術條件,優先考慮修理,如修理后仍不能符合要求或修理成本過高,需考慮報廢。

"我國使用年限超過15年的電梯大概占在用電梯數量的10%,約20萬臺,這一部分電梯都將面臨更新改造。隨著新梯市場慢慢飽和,舊梯改造市場將成為未來企業的主要發力點。"中國電梯協會副秘書長張樂祥也曾表示。

上海市電梯行業協會秘書長支錫鳳表示,電梯主要部件一般都有設計壽命和使用壽命,要結合實際使用環境來判斷電梯部件是否需要報廢。如果是曳引機、控制部分等主要部件壞了,可以考慮對整梯進行更換。同時,他認為,標準出臺將促進電梯行業健康發展,可以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發生,同時也可以推動老舊電梯更新改造。

目前,舊梯更新改造主要集中在政府采購市場,且呈增長趨勢。據公開數據統計,截止目前,2015年全國約有56個電梯更新項目,而2014年僅有45個。以中央單位為例,今年6月~9月為電梯更新高峰期,其中,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土資源部、發展改革委、公安部、國家衛生計生委、交通運輸部、國家檔案局、環境保護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等單位都發布了電梯更新的采購需求,更新臺數大概在5臺左右。

據透露,國家標準委還將加快推進《自動扶梯與自動人行道主要部件的報廢技術條件》國家標準的研制,完善電梯產品的報廢國家標準體系,不斷提升老舊電梯安全運行水平。

影響二:責任主體明晰電梯出問題扯皮少了

當電梯發生事故或故障造成損失時,誰應對受害者承擔第一賠付責任。電梯制造者、安裝改造修理者、維護保養者、檢驗部門等,它們似乎都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但實際上又都認為自己不用承擔責任。

《廣東省電梯使用安全條例》首次提出了電梯使用管理人的概念、范疇,明確了安全責任和義務,規定電梯在投入使用前應明確使用管理人,未明確使用管理人的電梯,不得投入使用。同時,規定電梯使用管理人是電梯使用安全管理的首負責任人,明確其在電梯日常使用安全管理應履行的義務。而電梯使用環節相關責任也得到進一步明確,《條例》對電梯制造單位、施工單位、使用單位、維護保養單位各自應承擔的責任均做出了具體的規定,構建起了清晰的責任鏈條。

“落實首負責任,可以有效解決電梯所有者、使用者、管理者之前的復雜讓渡關系,牢固鎖定電梯安全的第一責任者,防止各方互相扯皮。”廣東省質監局副巡視員林少冶表示。

北京電梯商會會長繆步升認為:"物業公司是電梯日常管理者,物業公司與電梯公司簽了維保合同,電梯發生事故物業公司理應承擔首負責任。"他認為,如果確實是因為電梯公司的原因導致事故發生,物業公司可以根據具體合作內容追究電梯公司責任。

《重慶市電梯安全管理辦法》更是一目了然,直接按電梯生產經營、使用、檢驗檢測及監督管理劃分四個章節。特別是對電梯使用單位制定了諸多規范,比如,電梯機房設置在頂層或者屋頂的,電梯使用單位應當在電梯機房安裝滿足電梯安全運行需要的空氣調節器。電梯使用單位對電梯轎廂內部進行裝修的,應當采用阻燃材料。如果有違反行為,也將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當然,還有乘客,如果乘坐電梯時采用非安全手段開啟電梯層門或損壞、損毀電梯專用操作按鈕的行為等,將由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罰款。

影響三:電梯原廠維保率會越來越高

誰最了解電梯,當然是電梯的生產廠家。廣東目前有53萬多臺電梯,全國居首。據悉,廣東最早一批使用電梯的樓宇正在逐步步入“30歲”高齡。《廣東省電梯使用安全條例》于10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建立了電梯使用管理人首負責任制、電梯安全評估制度、應急救援制度等,是全國首部電梯安全使用條例。

廣州原廠維保電梯僅56%

《條例》明確,提倡電梯制造單位維護保養本單位制造的電梯。制造單位設立或者委托的單位維護保養其制造的電梯的,無需再取得相應許可,但應當書面告知負責登記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

廣州市質監局11月公布的前三季度電梯監督抽查情況顯示,有1540臺電梯存在不符合項,約占抽查總數的12.22%;其中存在嚴重事故隱患的電梯為41臺。

電梯安全隱患到底是怎么產生的?據了解,主要原因是國內電梯原廠維保率低,一般初期的維保由電梯制造商提供,而過了質保期之后,維保多由電梯所有權單位招標的維保企業來提供。由此導致層層轉包、層層壓價,甚至“劣幣驅逐良幣”。即便是在廣州、深圳等用工成本極高的城市,電梯維保價格已從2003年的每臺2000元降到了500元甚至200元,導致維保質量低下。“廣州物價這么高,市民如何用200塊錢做有質量的維保?要讓這個價格有一個理性的回歸,如果說雙方維保人員依法了,又有一個合適的價格維持他的開支,他就不會在這上面做文章。”廣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處長楊延暉說。

據了解,目前廣州電梯使用原廠維保的比例只有56%,而美國的這一比例是80%。對此,廣州市質監局特設處負責人建議,業主單位還是應該盡量找電梯生產廠家進行維保,因為生產廠家更了解電梯的情況

據了解,在日本電梯市場中,一般由生產廠家直接保養自己的產品。對于日本的電梯公司來說,制造電梯并不是主要業務。公司內一般設有三個大部門:制造、銷售和維修保養。一般來說,從事維修保養的職工人數是制造者數量的3倍左右。一部電梯無論安裝在何處,一旦投入使用就進入了公司的維修保養網絡而被置于嚴密的監控之下,保養人員每周必須到現場檢查服務。另外,日本的《勞動安全衛生法》強調業主對機械設備安全運行的責任,規定業主或物業除做好電梯日常保養維護外,還需每月進行行業自主檢查,并規定自主檢查的內容,要求必須進行自主檢查并做好記錄。業主還需每年進行年度自主檢查,出具年度自主檢查報告。

就目前國內電梯廠家自維保的比例來看,也處于較低的水平,基本都在30%左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楊延暉表示,為了擠壓劣質維保企業的生存空間,廣州市質監局已經制訂了“推進三保維保”的草案,并上報市政府進行研究。具體做法是由政府出資補貼、引導業主選擇電梯生產廠家進行維保,同時讓電梯維保企業包工包料進行承包,并推動業主購買電梯保險。“目前廣州電梯購買保險的比率已經達到82%。”楊延暉說。

據統計,2015年截止目前,在政府采購領域,全國電梯維修保養項目約200多個,其中,500萬以上、廠家中標的大項目不時也能發現。比如,近日開標的中國國家博物館電梯維保項目,中標金額504.6180萬元,中標供應商為通力電梯有限公司。該項目維保電梯包括館內直梯26臺,觀光電梯4臺,自動扶梯20臺,雜貨梯3臺,館外電梯3臺。年均168.206萬元。

可以預見,明年的政府采購電梯維保項目,原廠中標的比例會有明顯增加。各大電梯廠家宜早做準備,迎接機遇的到來。

影響四:買電梯賣電梯“有章可循”

開發商為節省建筑成本,電梯面積能省則省,最后電梯“裝不下擔架”。其實,在2012年8月1日開始實施的《住宅設計規范》,要求總層數在12層及以上的住宅,每棟樓設置電梯不應少于兩臺,且其中一臺要可以容納擔架。電梯采購必須要“以人為本”,2015年,部分地方在電梯立法時又規定了不少強制性條款。

《湖北省電梯安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建設單位采購電梯的選型、配置應當與建筑結構、使用需求相適應,滿足人身安全、消防、急救、無障礙通行等要求。其中,乘客電梯應當具備停電自動平層功能,宜配備內置一鍵式緊急報警裝置。鼓勵新建住宅安裝的電梯使用雙回路供電或者配置備用電源。若電梯采購者未選購取得制造許可資格的單位制造的電梯的,或者選型、配置與建筑物結構、使用需求不適應的,將被責令整改,并處1萬—3萬元罰款。醫院、機場、車站、學校、幼兒園、商場等公眾聚集場所電梯、新安裝的乘客電梯以及10層以上的住宅電梯,應當采用雙回路供電或者配備備用電源。

無獨有偶,《內蒙古自治區電梯安全管理辦法》也有類似規定,醫院、機場、車站、學校、幼兒園、商場等公眾聚集場所電梯、新安裝的乘客電梯以及10層以上的住宅電梯,應當采用雙回路供電或者配備備用電源。醫院提供患者專用的電梯以及直接用于旅游觀光且速度大于2.5米/秒的載人電梯,應當由取得特種設備作業資格的人員操作。

如果在采購電梯時,連緊急報警裝置、備用電源等這些細節都能考慮到,安全系數自然有所提升。買電梯有強制規定,賣電梯也不例外。

《重慶市電梯安全管理辦法》明確,禁止銷售6類電梯,即未經許可生產的、國家明令淘汰和已經報廢的、存在安全性能缺陷的、利用報廢或翻新部件拼裝的、不符合安全技術規范及相關標準要求的和法律法規禁止銷售的其他電梯?!掇k法》還規定,如果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未按照有關規定和標準進行電梯選型、配置的,由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影響五:電梯維保水平更趨專業化

“三分產品,七分保養”,電梯事故的發生,80%以上是發生在維保環節。專家稱,有些電梯維保公司為了包攬業務,將電梯維保費用降低到很低,費用達不到成本,就只能降低維保質量,或者維保公司為了盈利而故意破壞電梯零件而換件賺錢,還有的物業公司為了省錢拒絕維保,只在電梯出現故障時才找維保公司。這些都是造成電梯事故頻發的原因。

作為廣東省內電梯擁有量最大城市,深圳將給電梯安全加層“保險”。《深圳市電梯維保單位違章記分辦法》將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掇k法》以一年為周期針對26種違法違規行為,給深圳市近300家電梯維保單位“記分”,并納入信用網定期向社會公布。這也意味著,如果電梯維保違章記滿12分,將半年不得受理新業務。據悉,這也是國內首部具有法規約束力的特種設備記分監管辦法。

目前,深圳有電梯維保單位近300家,維保電梯100臺以下的小規模單位有126家,占比超40%。加之深圳市物業管理收費標準多年未曾上調,電梯維保價格從2003年的每臺2000元下降至500元甚至200元,正規企業舉步維艱。而且《辦法》的實施就是要抬高門檻,淘汰一批劣質維保單位。

《辦法》根據記分分值多少,將電梯維保單位分成紅、橙、黃、藍、綠五級。記分周期為每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其中,一個記分周期內違章記分積累12分以上的電梯維保單位為一級監控單位,標識為紅色。一級監控單位暫停受理新增維保業務6個月,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對其單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監督抽查比例相應增加100%。記分信息將納入深圳信用網向社會公示。造成嚴重后果的,還要提請省級發證部門,吊銷該單位許可證。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特設處處長張少標透露,未來他們會結合電梯維保單位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推出電梯維保單位星級評定,而且可能會在電梯使用、維保、保險“三合一”標志上體現出來。也就是說,通過張貼在電梯里的星級評定標志,一眼就了解該電梯維保單位質量如何。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梯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