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5年工作,面對工業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困難與挑戰,工業運行緩中趨穩、穩中有進,轉型升級邁出堅實一步。會議明確,2015年,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取得成效,推動完善了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取得積極進展。預計全年淘汰煉鐵1300萬噸、煉鋼1700萬噸、電解鋁30萬噸、水泥3800萬噸、平板玻璃1100萬重量箱以上。
12月24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傳出消息,2015年我國工業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取得積極進展,預計全年淘汰水泥3800萬噸、平板玻璃1100萬重量箱以上。會議提出,2016年將多措并舉化解產能過剩,開展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試點。
會議要求重點抓好分業施策調整存量,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制定實施機械、汽車、輕工、紡織、電子、建材等重點行業分業施策專項方案,支持困難行業加快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抓緊制定實施推動產業重組、處置“僵尸企業”總體方案,協調出臺扶持措施,引導“僵尸企業”平穩退出,積極推進破局性、戰略性兼并重組。多措并舉化解產能過剩,開展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試點。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發布長江經濟帶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方案,制定重點區域產業轉移指南。加強對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的指導和管理。
會議部署了2016年重點工作,提出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進兩化深度融合、軍民深度融合和信息通信業轉型發展等。會議提出的2016年主要預期目標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能耗降低4%,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4。5%,電信業、互聯網行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分別增長3%、25%和14%左右。
會議認為“十二五”時期是很不平凡的五年,明確了“十三五”時期工業通信業的形勢和任務。會議指出,我國工業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已發生深刻變化,同時一些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進一步顯現。要加深對經濟新常態的認識和理解,徹底拋棄用舊的邏輯思維和方式方法再現高增長的想法。要做打持久戰的準備,敢于經歷痛苦的磨難,適當提高換擋降速容忍度,堅定信心,銳意改革,強化體制動力和內生活力,努力實現工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會議還強調,狠抓供給質量和效率,努力保持工業平穩運行。啟動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開展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扎實推進中國制造2025“1+X”體系,完善重大產業工程布局協調機制。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支持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傳感與控制、智能檢測與裝配、智能物流與倉儲五大關鍵裝備創新應用。深化“互聯網+”制造業創新發展,指導編制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路線圖。深入推廣兩化融合管理體系。
工信部部長苗圩在總結講話中強調,要下大力氣抓好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我國傳統產業規模體量大,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仍是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必須把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方法就是做好“加減乘除”。要按照“產業政策要準”的要求,在有限的資源和政策手段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突出重點、增強政策針對性和有效性。各地區要認真落實即將出臺的分業施策行動計劃,推動行業在脫困中實現升級、在升級中實現脫困。積極化解產能過剩,穩妥處置“僵尸企業”。“去產能”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一招,要嚴格按照中央要求打好這場攻堅戰,因業、因地、因企制宜,主動壓減產能,嚴控新增產能,淘汰落后產能,改造優勢產能?;猱a能過剩最迫切的是處置好“僵尸企業”,要抓住這個“牛鼻子”,大力推進兼并重組、債務重組、破產清算,實現市場出清。各地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堅決拋棄“熬過去”的思想,杜絕觀望等待的態度,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同時也要兜好民生和社會穩定這個“底”。
更多資訊請關注建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