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剪刀、布”,很多人從小就會玩這個游戲,每次出手之前,你是不是都想快一步看清對方的路數?如今,這個“永遠快人一步”的夢想已然能在機器人身上實現。再來看一個生活場景:開車進出住宅小區和公共場所時,緩慢升起的自動擋車橫桿往往會讓“路怒癥”患者不耐煩;而現在,即使你以60碼的速度駛來,橫桿也可以做到迅速感應拉升……把這些變成現實的,靠的就是一雙“眼睛”。
12月16日,杭州匯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未來科技城(海創園)發布了國內首個智慧機器視控開發平臺。正如人類80%的信息獲取是依靠人眼視覺一樣,“智慧視控”專注研發的是在機器身上至關重要的視覺控制技術。
圖為機器視覺應用開發平臺示意圖。
“這個智慧視控平臺集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和運動控制三項技術為一體,計算機視覺負責傳感,人工智能負責思考,高速高精運動控制技術則負責執行。”公司創始人、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周才健解釋道,這款產品可實現高速視覺定位、幾何尺寸測量、產品缺陷檢測、視覺跟蹤等功能。
2012年起,浙江、江蘇等地傳統制造企業逐漸實行“機器換人”,紛紛引進自動化裝備進行技術升級。而早在這一龐大需求來臨前兩年,周才健便帶著十幾位各領域的博士專家以及碩士以上學歷占80%的公司團隊默默攻堅。“我把所有的積蓄都投在了這個項目里,整整經歷了四年研發和一年測試。”在周才健這番破釜沉舟背后,我們了解到,盡管國內機器人市場日趨火爆,然而,視覺、運動控制及伺服器等機器人最關鍵的技術和零部件卻仍主要依賴進口,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為企業“機器換人”帶來了不小的負擔。“利用自主研發產品打破壟斷,價格會下降50%甚至100%。研發過程中,陸續有企業家催著問我產品何時問世,可見他們的成本壓力很大。”周才健說。
而當機器擁有迅速“看懂”信息并作出反應的能力時,能做的事情就太多了!以手機液晶屏表面檢測為例,邊緣是否有毛刺、表面有否氣泡劃痕、切割是否有微毫之間的誤差,凡此種種,一直以來多靠人眼辨識。“許多十八九歲進廠打工的年輕人,在高強度下沒干幾年眼睛就不行了;然而盡管如此,我們調查發現,人眼檢測仍存在高達40%的誤差,這無疑是最需要‘機器換人’的領域之一。”除了產品的高速高精表面檢測,這一技術還可廣泛用于芯片定位合成、車輛追蹤、人臉識別,以及電子制造、汽車制造、機器人、物流、生物、醫療等行業。用周才健的話來說,凡是需要用到“眼睛”的地方都能發揮作用,以幫助大幅提升生產線自動化程度及生產和檢測效率。
除了應用領域廣,令周才健尤為自豪的是,如今他們的技術已經可以達到在1秒內拍攝1000張以上畫面的速度,遠遠超過每秒20到30幀的工業等級;而檢測精度更可達0.02像素,可有效剔除不合格產品。除了匹配速度、精度上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匯萃的不少技術指標更實現了超越。如圖像匹配率,美國公司產品為88.3%,德國為94.1%,而匯萃則達到了97.1%;圖像中的字符識別率也達到98.5%以上,超越世界一流水平1.3個百分點。
而更讓人驚喜的是,如此“高大上”的技術,卻擁有“傻瓜式”的模塊化操作平臺。就像使用一款電腦軟件一樣,運用平臺上裝載的機器視覺算法庫和智能視覺軟件,無須編寫代碼,只需根據需要拖拉測量、檢測、分析等模塊工具,就能合并編譯成某一項目的視覺應用程序,從而大幅縮短項目開發周期,提高開發效率,對于已掀起“機器換人”熱潮的制造業領域而言,無疑打入了一支強心針。
“Sizzling,你知道這個詞嗎?”采訪快結束時,周才健兩眼放光:“這個行業前景無限,噴薄欲出,就像水快要燒開前,已經發出了‘咝咝’的聲音。”在一次次的技術突破和行業突圍中,眼下的中國制造也正發出越來越令人興奮的“咝咝”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