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會現場,廣東省貿促會原產地證、優惠原產地證書業務負責人陳嘉怡特別以陶瓷產品為例進行減稅說明。陶瓷產品在此次中韓貿易協定中屬于代碼為0的降稅模式,在協定生效之日起即實行零關稅。
自2006年韓國對中國出口陶瓷產品實行反傾銷以來,不少佛山陶企選擇退出韓國市場。
“韓國的反傾銷政策之后,我們就慢慢退出韓國市場了。現在的外貿主要以中東、東南亞、非洲這些新興市場為主”佛山紡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國山說。佛山紡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從1950年開始從事紡織品原料進出口貿易,近年來進出口貿易主營業務轉向建材產品。
嚴國山告訴記者,之所以對此次中韓貿易協定相關減稅內容感興趣,是因為“韓國無論是在地緣還是對產品的需求上,都很適合中國企業去開拓市場”。但他也表示,雖然陶瓷類目產品在協定生效后實施零關稅,但陶瓷下細分的產品類別很多,可能有不同的浮動減稅政策,所以還將進一步觀望。
中國貿促會委員會廣東省委員會副會長羅丙志解釋,中韓貿易協定生效后,兩國各種貿易中的關稅以及非關稅壁壘會逐漸降低,直至取消。“超過90%的產品在過渡期后將進入到零關稅時代。”他說,“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將更有競爭力,而進口到中國的韓國產品價格也會降低。”
在佛山企業家關注減稅政策可能為企業經營帶來的影響時,羅丙志表示要運用政策,企業需要申請優惠原產地證書,以便海關鑒別產品產地。
更多資訊請關注建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