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傳感器“攜手”物聯網 相關產業迎來爆發期

時間:2015-12-2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工業4.0是一個范圍廣泛的概念,主要是利用信息系統將生產過程中的供應、制造等環節數據化,方便對生產過程進行管理、分析和提升,以此提高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

工業4.0是一個范圍廣泛的概念,主要是利用信息系統將生產過程中的供應、制造等環節數據化,方便對生產過程進行管理、分析和提升,以此提高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因此,在生產的過程中,傳感器神經網絡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市場預計2015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1814億美元,而中國將占據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未來,傳感器市場的增長點將更多集中在無線傳感器、MEMS和生物傳感器領域。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將會誕生更多的企業和拓展出更多應用。

但是工業傳感器領域普遍存在一個難點,那就是傳感器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受產品老化、參數漂移等因素影響,檢測將不可避免出現誤差,并且很難調整修正。為此,許多產品經理和研發工程師付出無數汗水,但是效果顯然并不如意。

另一方面,在工業4.0、智能制造以及物聯網的推動下,傳感器應用將無處不在,而誤差的問題也將會日益凸顯。與此同時,新的應用領域也對傳感器提出新的要求,在產品集成度、有線無線接口協議、功耗性能等方面必須進一步完善,以提高傳感器靈活性和成本優勢。

管中窺豹,一窺工業傳感器的新趨勢

傳感器網絡的檢測精度和性能直接影響生產的效率。納芯微電子總經理王升楊表示,越來越多的集成化方案開始大量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其一:利用ASIC代替分立電路,使傳感器具備更好的移植性,縮減成本,例如:TI之前的壓力變送器方案都采用分立電路形式,BUF、ADC、處理器等都是獨立器件;TI最新推出的方案是完整ASIC芯片,集成所有邏輯功能;其二:多品種的傳感器ASIC開始橫向集成,例如:工業現場溫度控制方案,原本都使用RDD、熱電偶等獨立電路和輸出,新產品已經可以實現32通道的同時測量,每種通道之間可以搭配組合,實現RDD、熱電偶、二極管等各種方式的測量,管理起來非常方便。

另一方面,生產效率與傳感器設備之間協同工作能力戚戚相關。但是,現階段傳感器還是以模擬信號輸出為主,只能實現信息的單向流動,不能對傳感器進行調整、配置,并且模擬輸出能攜帶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只能發送傳感器的檢測信息,對于傳感器自身診斷、ID、運行狀態等信息難以實現傳輸。因此,數字化接口是后續發展的必然趨勢,例如:HART協議、CAN總線、點對點IO_link總線等,可以實現雙向通信,實時配置傳感器狀態。

“功耗是傳感器網絡必須要面臨和改善的問題。”王升楊繼續說道,因為傳感器網絡系統將會越來越龐大,每一個傳感器設備的功耗累加起來,就意味著巨大的成本支出。另外,許多工業應用場合還是電池供電,續航能力很難保障。所以,在傳感器設備中,傳感器、信號處理器、電源管理、MCU、無線通信等都需要實現低功耗處理,以提高設備的續航能力。

因此,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集成度、接口、功耗也只是傳感器發展趨勢的冰山一角,未來傳感器更多將會與垂直領域的算法緊密合作,共同推動智能化的發展。

各顯神通,傳感器誤差的解決方法

在工業生產中,傳感器檢測的微小誤差很可能導致企業的巨大損失,這是企業非常不愿意看到的情況。那么,傳感器的誤差如何避免呢?以下是傳感器行業專家在產品應用中的案例,也許能給大家提供不少參考。

智能抄表帶來非常方便的體驗,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新奧副總經理董勝龍表示,如果抄表的數據完整性和及時性存在問題,將會導致體驗非常差。這往往是多個原因造成,第一是氣氛傳感器只能識別,不能很好的定量分析;第二是結構設計和生產工藝不成熟,導致一致性存在缺陷;第三是電表缺乏主動傳感器,每一個電表從出廠到應用,大多都需要現場充氣修正補償系數。新奧的解決辦法主要采取以下幾步:

其一:研究組分傳感器的計量原理,形成計量動態補償方案,通過大量實驗驗證,解決組分適應性的問題;

其二:通過大量實驗驗證,形成天然氣特性和傳感器計量輸出之間,實時跟蹤與在線修正的方案,識別時間小于一分鐘,自動識別80%~97%甲烷含量;

其三:在保證速度的前提下,優化設計結構,減少流速對傳感器的影響,提高計量穩定性;

其四:增加儀表的自檢測能力,對儀表的工作狀態進行實時檢測報警。

由于安裝方便、無需電源和布線的原因,無源無線傳感器受到大家的好評,能適用于許多極端的環境。賽赫信息科技總經理李澤晨說道:“汽車尾氣處理系統中,尾氣的溫度范圍在600度到1200度之間,導致能夠檢測過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尾氣的氣體傳感器非常稀缺,而且傳感器受到的干擾和老化情況也會更加嚴重。聲表面波傳感器是無線無源傳感器之一,在老化和環境干擾的變化過程中,采用設置兩個頻點同步漂移的方法,通過兩個頻點的頻率差檢測物理量,從而得到精準的檢測值。”

不過,在不同的應用場合,誤差產生的原因各有不同,企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理出根源,解決誤差的問題。

總結

預計2015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1814億美元,而中國將占據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未來,傳感器市場的增長點將更多集中在無線傳感器、MEMS和生物傳感器領域。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將會誕生更多的企業和拓展出更多應用。

更多資訊請關注傳感器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