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內外經濟均面臨下行壓力,各行各業都經歷了低迷期,而LED行業的競爭尤為激烈。由于照明和背光毛利率持續下降,國內LED封裝企業不斷陷入價格下降與規模擴產的惡性循環之中。
今年以來,LED封裝毛利太低,國內LED封裝器件多數產品價格下滑幅度超過50%。很多企業都表示出貨量比去年增加了不少,利潤卻不見增長。這樣的情況,即使鴻利光電這樣的企業都受到影響。
由是,規模化、轉型升級成為國內LED封裝企業提升競爭力、保證生存空間的不二法門。
大制造如何煉成?
去年以來,木林森、鴻利光電、瑞豐光電、聚飛光電等封裝大廠廠商紛紛擴大產能。進入2015年后,在LED照明市場仍有較大增長空間的前提下,這些有技術、資金實力的廠商,仍在繼續擴大生產規模,攤薄成本。
擴大產能實現規模化生產,對于降低成本有著明顯的作用。原材料價格的下降,技術工藝的提升,加上大規模的生產,使得LED封裝器件價格的下降更顯得“理直氣壯”。
“我們已經實施了擴產計劃。”鴻利光電營銷總監王高陽如是告訴記者,公司SMDLED現有的生產線已無法滿足公司未來快速增長的需要。鴻利光電在江西南昌投資的擴產項目,就是為了擴大生產規模,緩解產能壓力,降低生產成本。而就在10月16日,鴻利光電發出了募集資金擴大業務規模的可行性報告。
“并不是照明市場不景氣才造成封裝器件價格下降。相反今年的照明市場發展還是比較良好的。”在王高陽看來,目前LED照明產品處于大面積普及階段,那么最先面對的是產品價格問題。
很自然的,性價比高才有利于LED照明的迅速普及。
就LED封裝而言,價格的下滑速度有目共睹。以2835為例,作為目前國內LED封裝最為普及、市場接受度最高的主流LED器件,已從上半年的5~8分錢一顆,降至現在的3~5分錢一顆甚至更低,降幅達到60%左右。
如何降低LED封裝產品的成本?除了大規模生產的實現,還要歸功于器件標準化工作的推行和落實。
早在2010年發布的行業標準《半導體發光二極管產品系列型譜》中,可以得知LED產品結構已超過100款,市場上的LED器件超過上1000款。如何選擇匹配的LED器件,讓客戶在選擇上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和時間。
在王高陽看來,標準化就是在工業流通過程中,把不確定的數據統一化,標準化。標準化具有通用性和可替代性,如SMD2835,就是一款通用性和可替代性非常強的封裝器件。
LED封裝器件一旦標準化,其對行業的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1、降低庫存成本;2、響應速度加快、交期短;3、易控制、降成本,客戶可集中采購降低成本;4、規格化、自動化生產降低成本,降低出錯、提升良率降低成本;5、方便設計、可替換、易維護。
據了解,2014年鴻利光電的銷售產品中,SMD2835占了將近50%;2015年2835產能更達到了1200KK/月。在交期響應、成本管控、良率提升等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與客戶實現了雙贏的合作局面。鴻利光電在切實推動著行業標準化的發展。
開疆辟土狙擊COB
“擴大產能實現規模化生產,推動行業器件標準化。”鴻利光電在白光LED封裝器件的生產研發上從來都是敢為人先。當國內不少LED封裝廠商開始將戰場轉向COB的時候,鴻利光電在COB細分領域已經開始初嘗勝果。從2015年6月的光亞展到8月的佛山COB技術研討會,鴻利光電COB正以勢不可擋的氣勢,開疆辟土。
某調研數據顯示,到2017年,COB會占到LED照明封裝領域產值的15%左右。國內COB已經逐漸占據批量化市場,對國外COB產品廠家造成的壓力十分大,尤其是2015年下半年的國內廠家COB品質提高十分顯著,價格同樣進入激烈的競爭,促使未來COB使用國內廠家趨勢化明顯。
從這一層面來看,未來COB仍將是兵家必爭之地。
在2015年8月舉行的鴻利光電COB技術交流會上,鴻利光電表示,COB在未來技術上會有自己獨有的市場空間。在技術上,要突破的核心一部分是在基板、以及相關封裝材料,另一部分就是更具性價比優勢的封裝結構設計。而對于COB的發展可總結為:國產化、秩序化、標準化、規模化。
目前很多國內客戶使用的中高端大功率COB產品都以“舶來品”為主,而鴻利光電一貫堅持中高端產品的研發方向,與國際大廠同步,逐步打入中高端COB封裝器件市場,努力走在國際國內COB封裝產品技術研發的前端。
也正是由于一直致力于中高端封裝器件的研發與生產,鴻利光電的COB產品系列,包括大功率100W的COBLT005都通過了LM-80測試。
鴻利光電推出的高光密度倒裝COB采用倒裝藍光芯片組合超導材料或者陶瓷基板的工藝,并且采用先進的熒光鍍膜工藝,有效降低COB光源膠體表面溫度。同時結合超高導熱材料,提升了產品的可靠性。據鴻利光電相關技術負責人介紹,公司推出高光密度倒裝COB系列產品已進入量產階段,分別是氮化鋁的1818(LC003)、1313(LC004)。功率能夠涵蓋15~80w,顯色指數大于80、最高可大于95。
生態平臺初顯
然而,僅靠規模化并不能解決擴產帶來的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企業亟需轉型升級優化其盈利結構。
如何從同質化、低價化的競爭中突圍而出,順利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或是實現轉型升級,是LED制造業目前及未來3-5年的重要挑戰。2015年是轉型升級的元年,未來3年你會在哪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能否“突圍”、采用何種方式“突圍”。
某研究所調研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LED封裝器件需求量預計將達到657億元,同比增長15.7%,其中中國LED封裝產值(不含進口)預計為472億元,同比增長21.7%。從數據上看,國內LED封裝產值的增長速度要高于封裝需求量的增長速度。
鴻利光電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LED封裝十億俱樂部成員之一,除了在LED封裝主業上的一再擴產,近幾年在資本市場上的動作不斷:入股良友五金、重盈工元、斯邁得,補強LED相關業務;收購網利寶,涉足互聯網金融;收購佛達照明、參股迪納科技及珠航校車,切入車聯網行業。
鴻利光電“LED主業+互聯網金融+車聯網”的生態平臺雛形已現,搭乘著各式戰斗機開始乘風破浪。
對于資本市場占據重要地位的上市公司來說,通過積極的并購重組不僅可以壯大自身的綜合實力,還能帶動產業轉型升級。今年以來,資本注入來得尤為洶涌,并購潮一波接一波。并購重組和產業升級將推進市場整合加速,進一步提高行業集中度,龍頭企業技術優勢和規模效應也將在整合中逐漸凸顯。這對善于運用資本的鴻利光電來說,實是一條“光明之路”。
簡而言之,LED封裝大者恒大的局面仍會繼續。但這并不意味規模大的LED封裝廠就一定沒有后顧之憂,鴻利積極的擴產、整合,必將推動行業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