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與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在呼和浩特簽署科技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規定,雙方將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推進自治區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共享工作。
據了解,日前,自治區政府出臺了《關于推進大型科研儀器及科研基礎設施開放共享的若干措施》,同時成立了自治區大型科研儀器及科研基礎設施開放共享工作領導小組,積極推進自治區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讓儀器使用“活”起來。科技廳和質監局作為領導小組中兩個重要的成員單位,通過此次簽約,在儀器共享、檢驗檢測、人才培養等方面達成協議。
根據協議,質量技術監督系統所屬技術機構可申請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注冊實驗室,向社會提供開放共享服務,享受自治區大型儀器開放共享后補助資金支持。雙方聯合共建公共開放實驗室,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提供政策咨詢與專業服務。雙方結合公共開放課題或專項的實施,與具備技術條件的實驗室合作,完成儀器設備的升級改造工作,解決制約大型科研儀器服務能力的共性問題,拓展現有儀器設備功能和應用領域。
據不完全統計,我區共有大型科研儀器設施1759臺套,其中儀器原值50萬元以上227臺套。從分布情況看,50萬元以上儀器,高校有109臺套、占比48%,科研機構58臺套、占比25.5%,民營企業37臺套、占比16.3%,國有控股企業23臺套、占比10.1%;已經參與共享的大型科學儀器201臺套,其中內部共享35臺套,外部共享166臺套,不參與共享26臺套。目前,自治區科研儀器資源和先進省區相比較,無論是在儀器數量上還是儀器的高端性上還有一定的差距。
據了解,目前我區正在研究制定推進大型科研儀器共享的各項激勵機制,同時積極推進自治區大型科研儀器科技基礎條件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網站建設工作。此外,我區大力推進有關盟市和高校院所大型科研儀器共享工作,先后以包頭稀土研究院為依托建立了有色檢測服務基地、以內蒙古工業大學為依托建立了煤化工研究試驗服務基地,還建立了巴彥淖爾市綠色農業區域工作站、阿拉善盟區域工作站、阿拉善左旗工作站和興安盟科右中旗工作站,以推動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工作。
更多資訊請關注儀器儀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