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北京欲借高精尖產業打造戰略新高地

時間:2015-12-1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日前,北京市正式發布“《中國制造2025》北京行動綱要”。對此,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伯旭在解讀綱要時表示,北京要主動放棄大而全的產業體系,重新定位在產業價值鏈體系中的位置,做出新的戰略選擇。

日前,北京市正式發布“《中國制造2025》北京行動綱要”。對此,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伯旭在解讀綱要時表示,北京要主動放棄大而全的產業體系,重新定位在產業價值鏈體系中的位置,做出新的戰略選擇。未來北京制造業的核心,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如何創新發展的問題。

依據“《中國制造2025》北京行動綱要”,今后北京制造業將聚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加快疏解一般性產業,以培育發展高精尖產業為先導,著力調整優化首都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輻射帶動區域共贏發展。

對標國際北京產業結構亟待升級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委員姜廣智認為,在北京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戰略規劃之中,產業結構是根本,制造業則是核心,為此要特別注重和強調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性,并以此來加快推進經濟結構的重塑。

對標國際,當前北京制造業與全球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急需進一步轉型升級。一方面是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傮w來看,北京制造業企業的創新能力整體偏弱。企業投入不足,規模以上企業R&D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僅為1.14%,而國際上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一般為2%~3%,美國已經超過3.2%。而我國大中型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不足1%。工業整體注重產業和規??偭康耐庋邮綌U張路徑沒有徹底改變,依靠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的新經濟增長機制還沒有完全形成。

另一方面,北京市工業增加值率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2013年是19.76,發達國家基本在30~40之間。勞動生產率與國際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目前北京工業勞動生產率約為29.6萬元每人,美國約為52萬元每人。反映資產獲利能力的總資產貢獻率,也與我國工業較好的城市有一定差距。

基于此,北京市在權衡和審視全球產業大格局之后,明確必須加快轉型,實現從“制造”到“創造”的轉變。

“3458”舉措打造制造業創新發展戰略高地

張伯旭指出,行動綱要的核心目標就是把北京市打造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增長引擎、引領中國制造由大變強的先行區域和制造業創新發展的戰略高地。

據介紹,行動綱要的核心內容是實施“3458”戰略部署。“3”是指“三轉”調整。通過“關停淘汰一批、轉移疏解一批、改造升級一批”,進行分類引導,推動存量產業“轉領域、轉空間、轉動力”,再造產業發展新動能。

“4”是指“四維”創新。把技術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標準創制和商業模式創新貫穿于企業發展的全過程,強化以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新業態為主要內容的“四位一體”的全面創新。

“5”是指發展五類高精尖產品。選擇適宜于在北京研發、市場潛力大的優勢領域,重點發展代表產業制高點的創新前沿產品(如超導材料、納米材料、石墨烯等前沿材料,智能硬件、機器人、3D打印設備等),突破國內產業短板并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的關鍵核心產品(如集成電路裝備、高端傳感器、智能儀控設備、航空發動機等),代表制造業服務化的集成服務產品(如新一代軌道交通裝備、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物聯網集成服務等),推動產業輕資產化的設計創意產品(如高檔工藝美術品、數字內容產品等),保障基礎民生需求的名優民生產品(如“老字號”品牌產品、城市應急產品、高效節能產品等),構建“高、新、輕、智、特”產品體系,培育新的增長點。

“8”是指實施八個新產業生態專項。圍繞《中國制造2025》確定的十大重點方向,立足首都的功能定位和產業基礎,主要聚焦在我市可以形成產業主導權的領域上。其中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確定了集成電路、自主可控信息系統、云計算與大數據、新一代移動互聯網四個專項。此外,圍繞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生物醫藥與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領域,突出我市的創新優勢,確定了新能源智能汽車、智能制造系統和服務、新一代健康診療與服務、通用航空與衛星應用四個專項。將按照“實施一個專項、打造一個生態,主導一個產業”的思路,構建新型產業生態系統,推動產業開放式對接、跨領域融合和高端化發展。

從零到一依靠自主創新實現北京“創造”

北京制造向北京創造轉變將是一次質的飛躍。行動綱要提出了北京創造2025總體思路,即緊扣制造業創新發展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題,堅持高端化、服務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方向,突出“由北京創造”主線,以自主創新為動力,以構建產業生態為基礎,以創造高精尖產品為核心,實施“3458”戰略計劃,推動北京制造業向高精尖產業轉型,將高精尖產業打造成為新時期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重要支撐,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增長引擎。

對于北京創造的內涵,姜廣智闡述指出,在北京制造傳統模式下,經濟發展、產業規模擴大主要依靠勞動力、資本、土地資源的投入,要實現北京創造,關鍵是技術因素應發揮作用,要把產業發展的動力轉換到靠技術創新上來。

傳統制造模式下,一個區域內會盡可能多的積聚生產環節,使區域產業產品生產成本最低化,這是原來社會較為習慣的產業鏈布局和產業化發展思路。要轉變為北京創造,那么就要打開產業鏈,關注價值鏈,關注產業生態。未來,北京將只關注并投入產業鏈、價值鏈當中關鍵環節,最需要創造、最需要創新的環節。

姜廣智指出,今后技術要更多地依靠自主創新技術,靠原創技術去發展,這也就是通常說的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更需要從零到一突破的技術。

從滿足市場需求上來講,在北京制造時代,產品制造出來是滿足顯性的市場需求,市場需求什么,制造業就以更好的質量,更低的成本把它生產出來,銷售出去。而在北京創造時代,生產企業將會創造并滿足還不存在的隱性需求,開發新的市場需求,這也就是供給側創新,引發、喚醒市場的需求,這樣能夠更好從根本上促進經濟結構的改善。

政策措施有力保障綱要順利實施

據了解,為保障文件更好地落地實施,對接《中國制造2025》的重大工程,綱要文件配套提出了綠色制造技術改造、新一代創新載體建設、京津冀聯網智能制造示范、生產性服務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高精尖產品培育及品牌建設等五大具體行動。

張伯旭指出,綱要在全面對接落實國家相關政策部署的基礎上,立足北京實際,提出了保障制造業轉型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建立統籌推進機制。建立市級協調推進機制,充分發揮頂層設計、政策整合、統籌協調的作用,建立顧問組、首席專家等高水平政策咨詢團隊,統籌市級資源,圍繞產業調整進行產業創新資源布局和生產要素配置。

二是改革行業指導制度。建立高精尖產業統計劃分標準,確定轉型升級指導線,發布產業轉移疏解和技術改造指導目錄;建立高精尖產業發展“優選線”制度,按照高于國家標準的原則,提出新實施高精尖項目的選擇標準。

三是增強產業資本運作能力。充分利用并加強市政府已批復設立的高精尖產業基金的運作,提高運營效率、不斷擴大基金規模,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專項和重點產品項目;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支持力度,將企業技術改造投資作為全市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方向。

四是搭建產業升級服務平臺。建設專利信息利用等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加強重點領域的專利組合布局及專利池構建,推動專利與標準有效融合。搭建多種形式的高精尖產業投資互動與對接服務平臺。組織開展技術標準、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管理標準的制訂。

五是支持企業國際化發展。鼓勵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建立全球化資源配置體系,整合利用國際創新資源和先進技術成果,推動“北京創造”品牌走向世界。

六是完善各項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優化產業布局方案,探索加快工業用地循環利用機制。統籌考慮全市人口調控、制造業轉型發展和高精尖產業培育需要等因素,加強人才發展的綜合規劃和分類指導。

據介紹,下一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將會同相關部門出臺制造業轉移疏解指導目錄、技術改造指導目錄、高精尖產品目錄和項目優選線標準、新產業生態建設專項方案等配套政策文件,并加強政策落實的跟蹤分析和督促指導,推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