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機器人產業需理性發展 莫重蹈傳統產業過剩覆轍

時間:2015-12-1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也步入了快車道。但是,由于許多地方和企業都看中了這一行業潛在的發展前景,機器人產業園“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現象初露端倪。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也步入了快車道。但是,由于許多地方和企業都看中了這一行業潛在的發展前景,機器人產業園“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現象初露端倪。與此同時,我國機器人產業的技術空心化等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一些政府人士和企業界人士都表達了擔憂:機器人產業需要理性發展,不能重走我國鋼鐵、水泥等傳統產業產能過剩的老路。

巨大的市場潛力

在近日舉辦的中國機器人產業年會上,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發布了2015年上半年中國機器人市場數據:2015年上半年國產機器人銷售多達11275臺,同比增長76.8%。這一增速遠遠超過了以往6年的平均值。

2009年至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售量以年均58.9%的速度增長,而全球的增速不到30%。當時的預測顯示,未來5到10年,中國機器人行業將高速發展,整個“十三五”期間,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年需求量將達到15萬臺,保有量約80萬臺。

在中國蘇州電子信息博覽會上,參觀者觀看娛樂機器人表演

不應忽視的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高速增長背后是世界經濟的不景氣,尤其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大部分產業都在加速下滑,機器人產業卻在逆勢增長。

各方提供的數據均表明,中國無論是機器人的產量還是使用量,都在快速增加。在不久前閉幕的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國際機器人聯盟的統計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中國目前是應用機器人最多的國家,日本、美國、韓國等發達國家則被甩在后面。

據國內機器人企業佼佼者、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估計:“未來10年到15年的時間內,中國將會保持世界第一大機器人市場的地位,而且還有可能保持全球最快的增速。”

這一判斷有詳細的數據支撐:機器人在全球制造業密度有0.62%,我國僅有0.3%,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潛力巨大。另外,經過多年的發展,國際機器人市場已經進入“存量市場”階段,只有中國市場還完全處于全新的增量市場階段。

“這就為我國未來的機器人產業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和重大的機遇。”曲道奎稱。

中國經濟發展到現階段,勞動力成本的提升和技術的發展,也迫使和促進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

進入2015年之后,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經超過總人口15%,中國也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隨著人口紅利的結束,每年我國的勞動力都在減少,與此同時,勞動力成本近些年出現持續快速上升的局面,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也加大了企業“機器換人”的動力。與之相反的是,機器人的制造和使用成本則出現了大幅降低,近10年來,下降幅度超過50%,而且機器人的技術也大幅提升。

“這些因素互相作用,加速了機器人在國內的應用進程。”曲道奎說。

重復建設存隱憂

正是基于這種對形勢的判斷,我國許多地方政府和企業都對機器人產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成立機器人產業園區,想在這一“高科技”領域分得一杯羹。

據媒體公開報道,許多省市都將機器人產業當成重要的產業進行規劃,比如天津公布到2015年,機器人產業規模達到200億元;沈陽撫順新城2013年宣布要建全國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基地,預計年產值500億元;山東青島新區規劃了1000畝土地,計劃打造北方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基地……上海、哈爾濱、常州等地也已規劃和建設了機器人產業園。

據不完全統計,在各地政府的支持和扶持下,全國已經有30多個機器人產業園區四處開花。

專門從事機器人研發和生產的企業也迅速增加,據了解,我國目前這樣的企業超過1000家,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達七八百家,且多是近幾年隨著機器人產業迅速發展出現的。

針對這種情況,賽迪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表達了自己的擔憂,“現在我國很多工業機器企業都開始進入機器人領域,但良莠不齊,很容易造成質低價廉的惡性競爭。”

左世全的擔憂道出了許多業內人士的心聲,這也是政府部門所擔心的事情。

近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青島機器人產業年會上就發出警告:“各地方政府和工業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政策引導作用,防止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復建設。各地應根據自身條件和優勢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不能‘重招商引資和擴大規模,輕創新和人才培養,防止重走鋼鐵、水泥等傳統行業的老路,造成‘今天紅紅火火、明天冷冷清清、后天哀鴻遍野’的局面。”

高端產業低端化?

相關數據顯示,雖然中國市場的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速很快,并連續兩年高居全球第一,但自主品牌產品的銷量僅占我國市場銷量的20%左右,多數產品來自美國、日本等國的四家機器人企業。即便是國產機器人產品,主要的零部件也全部依靠進口。究其根源,則是我國機器人產業在核心技術方面還存在很大的欠缺,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對于國產機器人的質量,曲道奎日前在機器人產業年會上公布了一組數據:復雜程度上,多關節機器人,國外公司(產品)占了90%;在體現機器人作業難度的焊接領域,國外機器人占84%;在體現機器人高端應用的汽車行業,國外公司的機器人使用占90%。

以我們的鄰國日本為例,截至2014年,該國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有2.2萬件專利申請,而中國不到6000件,且技術含量相對較低。以機器人最重要的零部件減速器為例,中國申請的26件專利中只有一半有效,其中僅2件為發明專利,國外公司同期在華申請的47件中有效的26件全為發明專利。

據了解,目前日本、美國等國家的機器人企業在人機交互、共同操作、安全機制、軟件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特別是以數據驅動為特色的智能技術的應用等方面投入大量研發力量,逐步向以云機器人為代表的軟件機器人發展,并不斷地提出新的機器人理念。我國除了少數企業在努力追趕外,大多數從事機器人產業的企業都還處于“跟風”狀態。

“中國大部分企業在核心技術、核心部件、感知系統、關鍵應用工藝上都是欠缺的,雖然我們的產品、市場發展起來了,但是在核心技術、核心部件上,中國存在空心化的風險。”曲道奎說。

一方面是巨量機器人產能的快速上馬,一方面則是技術水平還徘徊在中低端,與世界先進水平的距離越來越遠,產能過剩的危機不可避免。尤其技術的空心化又會導致應用的低端化和市場的邊緣化,這也會加劇我國低端機器人產業的產能過剩。

有業內人士早在去年就建議,我國應提早關注和調整產業結構,避免形成產能過剩的結局。

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執行主席羅軍就曾提出建議,中國應指導有發展計劃的園區認真審視自身能力,包括是否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是否具有龐大的市場輻射能力,以及是否具有非常明顯的材料基礎等。同時國家層面對于新批園區要統籌安排,已有園區在新上項目審批上應更多選擇高新技術。

辛國斌則強調,要研究制定支持機器人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各項資源向機器人優勢企業和優勢園區集中,防止出現高端產業低端化的局面。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