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在陶瓷行業發展的同時,眾多網購陶瓷因為質量與描述不符、假冒偽劣等原因,不少消費者“買買買”變成“退退退”,誠信缺失也成為經濟建設的一道“硬傷”,山寨陶瓷也成為了行業健康發展的“毒瘤”。
剔除山寨行為樹立“中國創造”新形象
山寨技術在陶瓷行業可謂技藝精湛,速度之快、相似度之高令人咋舌。但恰是以假可以亂真的山寨,讓陶瓷行業的創新進展緩慢,創新后勁不足,創新成果鮮有,自主知識產權意識更是薄弱至極。當前,陶瓷行業正全力推進由制造到創造的轉變,由大國到強國的升級,必須把山寨這種失信行為徹底從陶瓷行業中趕走,從“中國創造”的新形象中剔除。陶瓷企業要切實增強創新意識,樹立誠信經營才會成為最大贏家的意識,完成從山寨向創新的發展理念轉變。
山寨是陶瓷行業實現由制造大國走向創造大國的絆腳石,是打造升級版的攔路虎。在企業加強自我保護、積極維權的同時,政府部門還要用好懲處的利劍,發揮有形手的作用,加大對山寨產品和品牌的打擊與懲罰力度,還陶瓷行業一片創新氛圍的原生態空間,打造一個尊重知識、鼓勵創新的市場與發展環境,讓陶瓷企業的創新更加茁壯、健康成長。
根治“山寨”非一日之功還需雙管齊下
透視陶瓷行業“山寨”背后的誠信缺失,無論是企業的市場經濟主體,還是政府部門的監管職能,需要雙管齊下,內外兼施。根治“山寨”非一日之功,因為“山寨”現象也非一日之寒而成。既需要陶瓷企業樹立正確的自主創新精神,遠離山寨、崇尚創新,以創新理念打造百年品牌,以創新行動建設陶瓷強國,對山寨敢于、善于拿起法律武器自衛,也需要加快建設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一方面對陶瓷企業進行有效約束,促其自律;另一方面通過法制及相關制度,如“黑名單”制度等,營造“守信者一路暢通,失信者寸步難行”的法制環境。同時增大誠信違法違規成本,對失信言行“零容忍”,提升遵法守信地位,對誠信行為高禮遇。
陶瓷企業還應在紛擾的市場競爭中,樹立正能量的義利觀、價值觀、誠信觀。誠信一旦丟失,輕則損失巨大,重則殞命,無數已經或正在發生的鮮活案例都在持續證明著這一點,但仍有企業前仆后繼。陶瓷企業經營者心中要有牢不可破的誠信長城。心中若有誠信觀,那怕誘惑多,手中若有誠信標,那怕路迢迢。要知道,誠信也是生產力、競爭力,一種需日積月累修煉才能功成的最強競爭力,一種讓自己無言自強、讓對手不戰自潰的世界通行競爭力,一種投入最少、收效最巨的企業無形資產,也是讓企業走向百年老店、讓品牌走向國際知名的忠實守護神。
更多資訊請關注建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