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智造”:工業機器人總動員

時間:2015-12-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隨著機器人的飛速發展,工業機器人已經廣泛應用于許多工業現場,特別是國產工業機器人批量走進生產一線。核電、石油石化等危險崗位已開始有所應用。

排爆防恐應急救援機器人,危險操作崗位工作智能化……今年,科幻電影里的一幕一幕,真真切切地出現在了我們眼前。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電子學會等承辦,以“協同融合共贏、引領智能社會”為主題的2015年世界機器人大會,贏得了全世界的高度關注。這是我國首次舉辦世界智能機器人的國際性大會,不僅盛況空前,各方還簽署了“機器人創新合作北京共識”。盡管大會11月底已落下帷幕,但關于機器人的創新話題仍在持續發酵中。

“機器人帶來的影響甚至會超過互聯網。機器人具有非常大的潛力,也會帶來新的就業機會,促動經濟的發展。”意大利圣安娜大學生物機器人研究所主任PaoloDario表示,“機器人要與科學和工程學融合起來,科學和工程學代表了機器人的未來。除了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領域,我們還要關注機器人更深入的用途。機器人會變成科學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工程學結果也將通過機器人呈現出來。”

無論是世界機器人論壇還是世界機器人博覽會,今年都吸引了美國、德國、日本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科研機構、企業代表的目光,包括機器人行業“四巨頭”——瑞士ABB、德國庫卡、安川電機和日本發那科在內的209家機器人企業悉數到場。航天工業等的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機器人也紛紛在展臺亮相。

精密制造工業領域智能機器人

作為世界機器人博覽會展示的重點,工業機器人展區匯聚了新松、哈工大、ABB等國內外知名廠商,及其帶來的各類工業機器人產品。有了人工智能支持,“數字化工廠”不是空中樓閣。國內首臺7自由度協作柔性多關節機器人,滿足用戶對機器人產品安全性、靈活性及人機協作性方面的需求。

隨著機器人的飛速發展,工業機器人已經廣泛應用于許多工業現場,特別是國產工業機器人批量走進生產一線。核電、石油石化等危險崗位已開始有所應用。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天然介紹,從2000年到2013年,僅13年時間進口機器人已經從380臺增長到3.686萬臺,從近100倍的增長數字中可以看出,中國對機器人的需求強勁。王天然認為,由于國家、民生以及創新的需求,再加上當前勞動力短缺的形勢,機器人進口的增長是必然的結果,機器化是大勢所趨。

為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更好地為中國高端制造和工業生產服務,發展國產機器人技術成為當前熱議的話題之一。中國工業機器人企業尚在發展之中,依托研究機構,一批先驅企業已走上自主發展之路。

王天然介紹,目前機器人占比僅為0.58%,總保有量約為160萬臺,如再制造、特種制造、勞動密集型產業機器人占比更低,幾乎為零。隨著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用戶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強烈,要求國產機器人具有石化危險品處置等特殊行業的快速就位能力,能夠與人緊密接觸,在線規劃、自主學習。

此外,機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支撐設備,將助力中國智能制造。近年來盡管中國制造業的產值很高,但質量效益、水平與發達國家依然存在較大的差距。此外,機器人在應用、區域性發展不均衡。在此背景下,如何將技術提高上去,借助機器人技術發展制造業,更好地為智能制造服務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猶如“書法家”的工業噴涂智能機器人

展望我們的石油石化工業,數字化工廠建設如火如荼,智能機器人有望把員工從極端危險的崗位解放出來,“中國智造”工業機器人“總動員”值得期待。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