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的概念深入人心,“再制造”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之中。在機床行業也刮起了“再制造”之風。機床行業的再制造不僅能夠有效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還能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因此,許多專家認為再制造將成為機床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新機床產品開發能力與水平持續提升,在高端數控機床的一些核心制造領域也已經取得重要突破。但是,機床再制造的發展步伐卻十分緩慢,與我國機床工業大國的地位很不相稱。
機床行業再制造發展緩慢有多重原因:
一是生產商對機床再制造的意識淡薄,沒有正確認識和理解機床再制造的重要價值,沒有理解機床再制造所蘊含的產業意義、經濟價值以及社會效益。機床再制造產業鏈的“投入——收益”周期長,生產商如果沒有正確認識再制造產業的發展價值,就會被眼前的利益所誘惑。其次,采購商的個性化需求導致訂單小批量、多品種的特點,也阻礙再制造產業化的發展。
二是機床采購商對再制造產業的發展前景感到不確定。采購商會對再制造的機床產生疑慮和偏見。在重視創新的大環境下,很多人專注于新品的研發和使用,認為再制造產品一定比不上新產品,而且服務和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因此,采購商更傾向選擇新產品而不是再制造的機床產品,這阻礙了再制造產品市場的擴大。
三、再制造產業的工業技術不成熟。我國機床再制造產業起步晚,與發達國家比只能望其項背。美國、日本和德國等發達國家的機床改造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并早已實現了產業化,擁有完整的產業鏈。相比于歐美成熟的再制造產業,我國的機床再制造仍處于初級階段,缺乏工藝規范和產業標準體系,發展緩慢。
機床再制造產業發展前景光明,但道路是曲折的。面對我國機床再制造產業的困境,我們該如何應對?
一、政府要加大對機床再制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我國現已探索形成了“以恢復尺寸、提升性能的表面工程技術為支撐,以提高舊件利用率為核心,產學研相結合,既循環又經濟”的中國特色的再制造模式。我們要堅持這條路線不斷推進機床再制造產業發展。同時要加大對行業的資金扶持和政策支持力度,共同推動行業更好地發展,破解止步不前的困境。
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要盡快建立系統、完善的再制造工藝技術、質量檢測等標準以推動再制造走向規范化。規范行業行為,推動機床再制造產品認證和企業認證,從而使生廠商能夠依據標準生產合格的精品機床,使采購商能去除后顧之憂,能買到超乎預期的高質產品。同時提高用戶對再制造機床的認可度,從而提高采購商購買再制造產品的意愿。
三、我們要借鑒國外機床再制造產業的發展模式和工藝制造手段。加強對數控技術人才的培養。人才是企業發展必不可缺的因素。數控技術人才能夠解決機床再制造之后的操作、維修、保養、編程等等問題。人才促進技術水平的提高,從而能夠推動機床再制造產業蓬勃發展。
更多資訊請關注機床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