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要力爭實現‘智能化中車’的目標,打造世界一流的智能化企業。”中國中車總信息師王勇智25日在此間表示,中國中車的轉型升級之路就是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依托“互聯網+”行動計劃,實現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全面轉型升級。
當天,首屆中國中車智能制造業務創新論壇在“動力之都”湖南株洲舉辦,中國中車就智能制造與韓國三星等企業深入交流,共同探討智能制造的未來形勢,并著手規劃中國高鐵智能制造路線圖。
中車智能制造2025藍圖初現
2013年,德國政府為提高其工業競爭力,提出“工業4.0”戰略,正式開啟了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門。2015年,中國發布組織近千名院士和行業專家,花費兩年多時間編制的“中國制造2025”,實施制造強國戰略。
在上半年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被列入10大重點領域之一。而隨著“互聯網+”的提出,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度將進一步提升,而這也為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實現智能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王勇智在會上透露,中車智能制造2025藍圖規劃將通過精細級、精益級、智能級三個層級持續推進,最終實現讓信息化成為驅動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的核心要素,打造世界一流的智能化企業。
“智能制造不只是一個車間的自動化生產,或者說車間里一兩個機器人作業,而是一個包括產品智能化、裝備智能化、生產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務智能化在內的完整體系。”中國中車株洲所黨委書記鄧恢金由此提出,智能制造必然以信息化為基礎。
智能制造在摸索中創新
早在智能制造上升為國家戰略前,中國中車已悄然在內部開展信息化工作。如今,在不少基地和工廠,智能制造已初見雛形。
在中國中車位于株洲的一處新能源客車智能化工廠,在電泳車間,一輛電動汽車的主體框架經吊裝運往其中,半個小時不到,整車的底漆就涂裝完畢,其間,不見任何一名工作人員參與;在汽車總裝車間,裝配工人在技術操作過程中遇到難題,打開生產線邊上的MES管理系統,將問題輸入后10分鐘不到,負責技術的工程師便傳來了解決方案。
智能制造不僅僅是指生產方式的智能化變革,在中國中車,一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都圍繞智能、綠色、高效,讓產品變得更“智慧”。
更多資訊請關注軌道交通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