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液晶面板四季度價格或繼續下調 產能過剩的擔憂未曾散去

時間:2015-11-2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今年以來,以32寸面板為主導的面板價格從100美元一路下降到現在60多美元,已經跌了差不多四成,因此相關面板企業的盈利水平下降就是必然的了。

“今年以來,以32寸面板為主導的面板價格從100美元一路下降到現在60多美元,已經跌了差不多四成,因此相關面板企業的盈利水平下降就是必然的了。”市場調研機構IHSDisplaysearch研究總監張兵向筆者表示。

日前,TCL集團發布2015年三季報,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6。97%至20。6億元。TCL集團分析認為其盈利水平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華星光電由于產品的價格持續走低影響經營利潤率,且t2產線處于爬坡階段,報告期內盈利同比下降”。華星光電作為TCL集團旗下盈利能力最強的板塊,其2015年前三季度貢獻的凈利潤占到TCL集團總體凈利潤的68%。

四季度價格或繼續下調

TCL集團將人民幣貶值作為盈利能力出現下滑的另一主因:“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劇烈波動的影響,報告期內集團出現了較大的匯率損失。”

事實上,不僅是直接匯兌的損失,匯率的波動才是造成此輪液晶面板價格持續走低的“罪魁禍首”。張兵告訴筆者,一般而言,當前液晶面板的價格主要跟供需有關系,供需的狀況發生變化價格也會變化,同時面板交易是以美元來結算,匯率波動將直接影響全球市場對于面板的需求,進而影響價格。

“液晶面板供應的量是可以預見的,因此最主要的問題就在于需求層面。今年以來,除了中國和美國之外,全球主要的國家和地區都受到當地貨幣相對美元貶值的影響,尤其新興市場國家的需求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張兵表示,同時供應方面也增加很多新的產能,因此面板價格持續走低,從年初的100美元已驟降到如今的60多美元。

市場調研機構IHS的公布一份數據顯示,總體上看來,目前液晶面板價格依然呈現出逐步走低的趨勢,從今年5月至9月,不同尺寸的面板都出現了降幅,可謂大小屏齊跳水。

以50英寸大屏1080P全高清面板為例,從今年5月的205美元降至現在的180美元,降幅達到了25美元,4個月跌幅達到2%;而32寸的面板從5月的89美元已下降到69美元,跌幅達22%,而從年初至今的跌幅更是達到四成。

在張兵看來,目前液晶面板價格的持續走低實際上屬于行業的正常調整。“長期趨勢比較難以預測,短期來看,今年下半年剩下的兩個月和明年的一季度,看起來市場應該都沒有辦法好轉,整個面板的價格可能都沒辦法反彈。”

另一業內人士表示,這是正常行業周期中的一個起伏階段,價格有高有低。“從今年開始產能又有一定釋放,產能出現了一定過剩,市場競爭比較激烈。”

上述人士還認為,對于面板廠商來說,2015年三季度的庫存仍然有著較大壓力,因此在今年四季度,面板價格仍有繼續下調的可能,液晶面板行業經營壓力將因此加劇。

產能過剩的擔憂未曾散去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對于液晶面板產能過剩的擔憂一直未曾散去,近年來,華星光電等國內面板企業的大力擴產更是加劇了這層憂慮。

興業證券在一份研報中表示,由于大陸面板廠商積極擴產,而且三星和LG也在投10。5代線,廠商壓價保量、行業供過于求的狀況短期內難以改善,預估面板價格下降的趨勢難以逆轉。

據了解,華星光電t2工廠1期產線于今年4月提前投產,定位于高性能小尺寸面板生產的t3工廠已于6月29日實現主廠房封頂,9月開始進入生產設備搬入調試階段。

“我們擴張產能是為了盡快打開市場,現在國內面板企業都在擴張產能,就是為了維持一個市場占有率。”國內一液晶面板企業員工如是告訴筆者。

張兵也表示,面板產能在2017年左右會超越韓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制造地。“面板產業本來就是一個競爭性行業,它的供應不可能是短缺的,供過于求將是一個長期的狀況,企業的盈利水平跟其自身的競爭力有很大的關系。”

眾多的液晶面板產能仍在火熱建設中,面板企業該如何應對即將出現的產能過剩?

在張兵看來,市場并不需要對面板產能過剩太過擔憂。“對于面板企業而言,出貨數量是一方面,但主要是依賴出貨面積的多少。隨著手機、電視尺寸越來越大,因此對于面積的需求也是一直在增長的,就算是賣的數量不變,但仍然需要蓋新的面板線才能滿足需求。”他還表示,從目前的數據來看,2016年、2017年面板的供應能力是過剩的,這個部分需要更大尺寸和4K、8K等中高端產品做轉化、消化現有的產能。

更多資訊請關注建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