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迎戰工業4.0:全球制造業大國準備好了嗎?

時間:2015-11-2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工業4.0”,這樣一個詞在我們的生活中正頻頻出現。什么是“工業4.0”?其實,“互聯網+制造”就是工業4.0。“工業4.0”是德國推出的概念,美國叫“工業互聯網”,我國叫“中國制造2025”,這三者本質內容是一致的,都指向一個核心,就是智能制造。

我們來想象一下“未來工廠”的畫面:顧客打開手機App定制汽車,電腦自動下單,機器下達指令自動運行,產品會和機器人溝通并自動糾錯,合格率達99.99%,生產效率是今天的N倍……

“工業4.0”,這樣一個詞在我們的生活中正頻頻出現。什么是“工業4.0”?其實,“互聯網+制造”就是工業4.0。“工業4.0”是德國推出的概念,美國叫“工業互聯網”,我國叫“中國制造2025”,這三者本質內容是一致的,都指向一個核心,就是智能制造。

要理解“工業4.0”的背景,我們可以追溯全球工業的發展歷程。工業1.0實現了蒸汽機的發明,工業2.0實現了生產線的批量生產,工業3.0實現了自動化生產,而工業4.0將實現定制化生產,定制周期簡短,生產方便快捷。從2008年以后,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的出現,新一輪的產業變革已經拉開帷幕。

工業擁抱互聯網的未來是什么?

在近日舉行的第八屆國際跨國公司領袖圓桌會議上,各公司領袖興致勃勃地暢想工業擁抱互聯網的未來。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數字化工廠集團總經理王海濱告訴記者:“工業4.0,信息化技術的出現,對于我們傳統企業來說是一場革命。傳統方式是我的企業生產我的冰箱,生產得越多越好,賣出去,就希望客戶不要回頭來找我,有什么問題找我的經銷商去,我也不會關心他們的感受和他們的需求是什么樣。但是互聯網和工業4.0的出現,要求我們不僅要造更好、更新的冰箱,同時還要關心消費者的感受。當客戶從手機給了一個購買冰箱的要求的時候,我們內部智能化制造平臺要對這種要求作快速反應和快速決策,這樣才能抓住市場創新最核心的競爭能力。”

德國北威州投資促進署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封興良向記者介紹:“在未來,感應器將分布在車輛各部位并互相聯網,會呈現出一幅多方位全景交通情況圖。以融入信息物理系統為核心的可持續交通移動方案,對超級人口密集區將至關重要。”他舉例,德國現在已有司機駕駛助理創新系統,能幫助司機在高速路上保持在行車道行駛。

“智慧工廠”亦是當下工業領域很熱的理念。“智慧工廠的重點是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實施的實現,在智能生產方面主要涉及到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3D打印等等技術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未來整個行業的研發時間從設計到投產縮短整整1/3。自動化程度提高,勞動力成本在產品生產中的總價值方面所占比例將越來越少。”封興良說。

各國使出什么“絕活”?

“工業4.0”概念在歐洲乃至全球工業領域都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和認同。各大制造業國都紛紛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發展目標和策略,不少人認為這可以稱之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端。

德國:與中國“聯姻”

今年10月,德國總理默克爾就任德國總理后第八次訪華,她成為西方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中在任上訪華次數最多的領導人。中德這次聯合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開創德國“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合作的新局面。

“工業4.0是網絡技術、信息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合成,與IT信息軟件的無縫合作成為我們進行技術整合的一大重點。當工業4.0的潮流來到中國,德國希望能與中國共贏產業生態。”德國菲尼克斯(中國)公司總裁顧建黨告訴光明網記者。

“隨著全球競爭的加劇,特別是來自亞洲主要是中國的競爭力讓德國感到非常大的壓力,另外一個是美國的壓力,美國網絡技術的增加,進一步統治整個制造業。德國在這種雙重的壓力下,一個是追趕者的壓力,一個是領先者的壓力,它想要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封興良認為。

“現在的中國制造業既有‘1.0’的階段,也有‘2.0’的階段,做到‘3.0’的還很少,德國人今天的工廠要實現‘4.0’也需要20年時間。‘工業4.0’是一個愿景,但對所有制造企業來講,這將是一個轉折點。”顧建黨表示,“工業4.0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今后有沒有足夠的技術人才來做這件事。中德之間的合作,其中重要的一項是從教育與人才培養入手,這將會是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

顧建黨介紹,他們與同濟中德工程學院已經建立國內“工業4.0-智能工廠實驗室”。在實驗室里,有機器人、數控車床、機器人滑行導軌、智能照相機、控制軟件和服務軟件等一系列硬件設備和支撐軟件,實現了人、加工件與機器的智能通訊與協同工作。”

美國:工業互聯網

美國路徑與德國路徑最大的不同,美國更側重于在“軟”服務方面推動新一輪工業革命。“工業4.0”的美國版稱為“工業互聯網”,顧名思義,美國希望借助網絡和數據的力量提升整個工業的價值創造能力。

美國國家儀器有限公司中國區負責人項曉峰表示:“我們大家接觸的消費物聯網主要是智能手機和可穿戴產品。工業物聯網我們有兩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部分叫做信息物理系統,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大數據。工業大數據與工業物聯網密不可分,工業大數據分析是未來工業在全球市場中發揮競爭優勢的關鍵領域。企業通過數據分析,能夠做出更明智的決策,從而提升企業運營效率、促進工業領域產業結構升級。”

項曉峰說,今后以制造業為首的企業將會盡可能借助于這一巨大的網絡,為開發新產品和服務而搜集數據。只有善于分析和使用這些龐大的數據,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日本:產業價值鏈主導權

在美德兩國“火拼”下,日本制造業感受到強烈的危機感。《日本2015版制造業白皮書》強調了IT、物聯網、大數據在制造業的作用,而三菱電機、富士通、日產汽車和松下等日本知名企業則組成了“產業價值鏈主導權的產業聯盟”,共同探討工廠互聯的技術標準化,并爭取使其成為國際標準。

“日本工業的發展總體與美德趨同。日本希望從改善社會基礎設施切入,通過完整的工業解決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效率,以實現社會創新。未來產業鏈將更偏重于人機協作方向,人和機器一起工作時,能實現更復雜、更精工化的生產,而機器人代替人力去做出人工無法達到的標準。工廠自動化用到的網絡系統和一般IT網絡系統不一樣,未來的工業自動化系統需要具有具有工業以太網功能又能兼容用戶端的互聯網。歐姆龍的使命就是把兩個不同環境的網絡連接起來,實現工廠與用戶的互聯互通。”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