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發揮產業技術研發應用對創新驅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完善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5年)》,提出確定優先發展五大類205項產業關鍵共性技術。
這五大類關鍵共性技術包括節能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48項、原材料工業42項、裝備制造業49項、消費品工業27項、電子信息與通信業39項。備受太陽能光伏市場關注的高純多晶硅生產技術,包括高效節能的大型提純、高效氫氣回收凈化、高效化學氣相沉積、多晶硅副產物綜合利用等裝置及工藝技術、硅烷流化床法多晶硅生產工藝;22%以上的高效電池生產技術,包括重點背場鈍化(PERC)電池、金屬穿孔卷繞(MWT)電池、N型電池、異質結電池(HIT)、背接觸電池(IBC)電池、疊層電池、雙面電池等;拓展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應用范圍,發展BIPV構件產品。
支持銅銦鎵硒薄膜電池生產工藝技術研發,特別是大規模柔性銅銦鎵硒卷對卷連續生產工藝,提升轉換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及時跟進高效率砷化鎵及有機薄膜電池技術產業化進程;支持還原、氫化等多晶硅生產設備、大容量高效率多晶鑄錠爐和單晶爐、多線切割機、硅片測試分選設備、多晶在線制絨設備、減壓擴散爐、全自動絲網印刷機等的研發與產業化。研發晶硅太陽能電池自動化生產線,實現整線交鑰匙能力。加快高效電池用平板式PECVD、離子注入機、刻蝕機、原子層沉積鍍膜設備(ALD)等關鍵工藝設備研發領域均有入圍。
《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5年)》指出,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是能夠在多個行業或領域廣泛應用,并對整個產業或多個產業產生影響和瓶頸制約的技術,具有應用基礎性、關聯性、系統性、開放性等特點。因其研究難度大、周期長,特別是在基礎材料、關鍵工藝、核心元部件、系統集成等方面的關鍵共性技術,已成為制約我國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和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瓶頸問題。加強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是加快提升產業技術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