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利好政策助推,機器人產業正在迅速成為最大熱門,目前,機器人產業園已從珠三角、長三角一直蔓延到了內陸縣城。不過,熱潮之下,難掩現實的成長煩惱,接踵而來的是粗放式發展所帶來的種種弊端。
后勁不足
事實上,對于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的機器人產業園,究竟該如何在培育中走出,成長中受益,成熟后壯大,由于此前無太多成功先例可循,多數地方及園區運營方均處在摸索階段,甚至,一些地方對機器人產業園發展意識朦朧。
日前,記者赴天津、河北等地采訪時發現,有機器人產業園區管理方對該產業發展定位概念依然模糊不清,或致招商陷入乏力困境,園區成長凸顯步履蹣跚。
有跡象表明,某地產產業公司在河北固安、香河縣分別投資規劃興建有機器人產業園。
據了解,香河縣機器人產業園位于該縣安平鎮開發區,規劃總面積為646畝。園區主要發展機器人研發、零部件、本體、生產線集成等環節,為涉及各環節的機器人企業提供研發、生產、辦公載體。此外,在上述公司的注冊地固安縣,該公司還公布了在當地規劃投建機器人產業園的計劃。
河北新聞網在今年1月報道稱,香河機器人產業園應該是今年9月建成,建成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8億元,利潤3億元。
現實卻是,香河縣安平鎮開發區辦公室工作人員日前透露,該項目“尚未建成投產”,目前,園區僅是已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智能技術和機器人工程研究中心(ITR)及北京世界互通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履行了簽約手續。
由于該產業本身尚處在發展起步階段,相關機器人產業園區管理方對機器人產業定位概念理解依然模糊,造成園區招商與成長中陷入乏力。
除了香河,還有滄州。今年6月份,由北京中自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26億元的中國國際機器人產業園項目,在河北滄州市高新區進行了全面開工建設。據了解,該項目是河北省重點項目,占地450畝,規劃建設有生產加工倉儲區、商貿交易區、科研孵化區、產業服務區,全力打造一個集科研、開發、生產、培訓、服務、展示銷售為一體的機器人集成平臺,成為華北地區機器人生產的聚集地。按照業主說法,項目一期預計明年6月底建成投產。項目達產后,年總產值可達15。36億元,利潤5。03億元,預計年產機器人3000臺(套)。
成型需要5年
事實怎樣呢?記者從施工現場了解到,該項目仍處在開挖地槽打樁基階段,施工進度異常緩慢。有現場工人向記者透露,由于資金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工地時常是停停干干。更有消息傳出,今年冬季工地將會提前結束施工,現場停工在即。至于何時復工,來年再說。
在現場,赫然醒目的滄州機器人產業園戶外招商廣告,將工地“包裹”得嚴嚴實實,雖然招商廣告顯眼,卻并未引起外界的廣泛關注。
據滄州市高新區管委會招商二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開工建設以來,對該園進行意向性咨詢的企業僅有2—3家。這位工作人員還向記者坦言,由于園區具體產業規劃布局方案還未出臺,所以在園區建設與招商方面略顯行動遲緩。
不僅如此,滄州高新區管委會在落實執行相關政策措施上也慢半拍。按照《滄州高新區關于扶持機器人暨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暫行辦法》規定,對機器人產業已制定出詳盡的財政扶持標準和設立專項基金。但是具體到專項基金的籌集和發放上,有高新區管委會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由于還沒企業項目落地,專項基金目前依然處于籌劃期。
這位負責人還稱,滄州機器人產業園只是一塊承攬項目落地的牌子,只是一種叫法,實際上只要是符合高新、孵化、小微類型的企業項目均可落戶該園區。
“機器人屬于高精尖技術領域,企業在發展初期需要大量資金和配套設施支持,產業園的搭建不失為一個有效渠道,但當前機器人產業園一哄而上時,就意味著缺乏合理的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北京市中南智庫國際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殷廣賀表示,根據滄州市制定的機器人產業園發展規劃要求,園區規模要達到成型水準,至少需要5年時間。
何去何從
采訪中記者還發現,國內很多機器人產業園只是當地政府提出的概念,實際上并不存在真實的園區。
據了解,由OFweek工控網梳理的“十大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名單中,坐落于河北唐山國家高新區的機器人產業園亦在其列。但是,記者從唐山市國家高新區官方了解到,唐山并沒有規劃機器人產業園區,暫時也沒有這個打算,甚至是“政府覺得這些機器人企業所分布的產業領域相對分散,沒必要強行把他們聚集在一起”。
同樣是在成都。去年12月,四川省機器人產業聯盟宣布,和成都市天府新區達成合作意向,計劃2016年在天府新區打造四川省機器人產業園。將集合四川省機器人研究所、設計和研發企業、機械加工生產制造企業及高校,構建一條機器人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的完整產業鏈。
然而,成都市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天府新區起步區工程中,確實規劃了一個區域用于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但是,天府新區相關負責人說,并沒有命名為機器人產業園的區域,原先規劃用地已被命名為“創新轉化園”。
這位負責人還稱,之前是在機器人行業熱潮下提出的,但經過進一步的研究論證,我們認為機器人產業園的范圍太小了,單一的產業園發展局限了天府新區智能制造的定位。
除此之外,在天津武清、濱海、北辰區等地均規劃建設有機器人產業園,只不過,目前也都只是概念,沒有園區。
徐曉蘭認為,應該加強全盤規劃,實施非對稱的發展戰略。“加快制定中國機器人技術和產業發展規劃,定期發布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技術路線圖,把機器人技術對相關領域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業發展特別是基礎工業水平的滲透、輻射、帶動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