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家務、護理老人、智能對話、陪孩子讀書……”“前臺接待、產品導購、制作冰欺凌……”20日,多款外觀超“萌”的“類人化”機器人亮相天津社會山首屆機器人開發投資大會。來自北京、廣州、深圳、天津濱海新區等多個地區的近千家企業齊聚社會山國際會議中心,探討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及市場新機遇。
“機器人的應用以前只是在制造業廣泛應用,而現在已陸續延伸至民生領域。”科技部“十二五”服務機器人重點專項專家組專家徐方告訴記者,如果說工業機器人是閉著眼睛干活,那么,用于民生領域的“類人化”智能機器人,需要有眼睛、有耳朵、有嘴巴。為人服務,要求安全性高,自主行走等,并能與互聯網終端相鏈接,智能化性能要求很高。
不過,目前由于技術成本較高,智能效果好的“類人化”機器人售價較貴,還不太適用于家庭應用。因此,機器人企業先進入公共服務領域。例如銀行助理、醫療手術、康復領域等,在發達城市以及高端領域應用廣泛。“目前機器人的購買成本通常為員工的兩年工資。”徐方表示,近年來,人工成本不斷提高,據不完全統計,每年人工成本增長20%左右,而機器設備成本每年降低約20%。在不久的將來,“類人化”機器人將低于人工成本,逐漸普及。
社會山機器人開發投資大會上展出的“類人化”機器人受到觀眾的喜愛
據了解,除醫療救護、金融服務、產品導購、前臺接待等,“類人化”智能機器人在電力巡查、農業澆灌、公安消防、等領域也被廣泛應用。
坐落于濱海新區的一飛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齊俊桐告訴記者:“農民只需要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劃定噴灑范圍,或者攜帶智能設備在自己田里走上一圈,機器人就可以根據預定的時間、地點,完成整個噴灑任務。”目前在一些地區機器人的使用成本已和人工作業相當,并且由于機器人可以實現精準作業,農藥的使用量是人工作業的1/10至1/5,大大降低了成本。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