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光纜是信息社會、數字時代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從互聯網到物聯網、從數據傳輸到寬帶接入都有賴于其承載。
在“寬帶中國”戰略不斷深化、4G移動通信網絡大規模建設,以及政府“互聯網+”、“提速降費”推動下,中國光纖光纜需求持續旺盛,已經占到全球一半。中國光纖光纜廠商亦趁勢而起,憑借不斷增強的綜合實力,日益在全球競合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
“未來三年(2016-2018年),中國光纖光纜需求量將保持現有增勢。從中長期我們也持續看好,因為目前沒有一種介質能夠替代光纖。”亨通光電董事長錢建林表示。作為中國光纖光纜領導廠商之一,亨通光電今年前三季度實現了營收37.66%、凈利潤61.42%的雙雙大幅增長。
他指出,為謀求未來長期發展、在國際上不斷提升競爭力和影響力,光纖光纜廠商應借鑒“工業4.0”、“中國制造2025”轉型升級,打造更為高端的“線纜智造”。
中國光纖光纜需求增勢不減
據權威咨詢機構CRU統計,中國光纖光纜市場的需求量業已超過全球市場的50%,遠遠超出GDP、GFCF和總體電信資本支出占比。而根據編輯對主要從業廠商的采訪,中國光纖光纜產銷也已占到全球市場的50%以上。
2015年,預計全球需求將同比增長15.3%,達到3.52億芯公里;其中,中國市場同比大增23.5%,達到1.85億芯公里。這不僅帶動了整個光通信市場持續升溫,更令長期困擾光纖光纜廠商的供需問題從產能過剩變為供應偏緊,進入了一個“好時代”。
如此大規模的需求量能延續多久,市場會否出現波動?在今年的亞太地區光纖光纜大會、中國通信光電線纜企業家峰會上,不少產業領袖、專家學者都對此表示了樂觀態度。
國家高度重視信息化投入,以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號召“提速降費”、持續推進“寬帶中國”戰略;十八屆五中全會發布公報指出,要把“網絡強國”、“大數據”上升到國家戰略,這些都將給光纖光纜產業帶來積極影響,有望掀起新一輪發展高潮。而作為經濟新常態下穩增長、拉內需重要手段的基礎設施建設,亦與光纖光纜有關。
固定寬帶和移動通信網絡的基礎設施建設是光纖光纜重要的市場驅動力。運營商層面,三大運營商均大力投資4G基站,并加強固網寬帶上的投入。而海量的基站光互連需求和幾何式的數據流量劇增,都倒逼光纖光纜采購量加大。
中國移動2014年購買了超過6000萬芯公里光纖,最近又集采9452萬芯公里光纖,刷新了全球光纖采購的歷史記錄。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在市場競爭下預計將加快4G部署,同時伴隨他們的寬帶網絡光纖化改造進程,之前稍顯放緩的FTTx增速亦已恢復。
亨通光電:不懼行業產能過剩
“從人均需求、互聯網化和4G建設三方面來看,中國光纖光纜需求量都將有增無減,基礎設施的構建會助推中國經濟的騰飛。”亨通光電董事長錢建林在采訪指出。
首先,信息消費是人的消費,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發展一定程度上基于人口,而中國的人均帶寬、人均光纖占比均在全球平均線以下。其次,各行各業都在依托互聯網轉型,甚至貨幣都已虛擬化,光纖網絡則是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基礎。同時,以移動寬帶為導向,4G規模建設預計將持續到2018年,4.5G也已開始試點、即將步入商用,恰能與5G銜接。綜合上述因素,光纖光纜市場的增長空間依然龐大。
此外,物聯網是大勢所趨,ICT業界普遍預計未來將有上千億連接,其中絕大部分為物與物的連接。以百億千億計的傳感器同樣需要與后端連接,需要小型化、柔性化、隱形化的光纖,也會大量用到ODN器件,他補充說。
而亨通光電對可能存在的市場波動也做好了準備,不懼行業產能過剩。一方面,中國光纖光纜行業將迎來整合,市場經過優勝劣汰、不斷洗牌,將向綜合實力領先的廠商集中:“最終決定勝負的,第一產能與需求量是否匹配,第二綜合競爭力是否足夠強,包括制造水平、研發體系、人才儲備、資本實力等。”
中國移動2015-2016年光纖光纜產品集采極大提振了行業景氣度和信心。亨通光電在本次集采的4個標段中獲得3個第一、總份額位居第一,成為最大贏家,這亦可視為其強勁綜合實力的體現——在光纖標包以15.63%的份額位居第一,在普通光纜標包以11.05%的份額位居第一,在非骨架式帶狀光纜標包以14.49%的份額位居第三,在骨架式帶狀光纜標包中以40.00%的份額位居第一。
另一方面,國際化將是中國光纖光纜廠商的出路。一些新興市場,尤其處于中東、非洲、拉美的國家都表現出表現出較顯著的高增長率;而在中國廠商的崛起下,海外廠商已經逐漸收縮,甚至不再投資光纖光纜。亨通目前有一個“5.5.5”的計劃,并在近年來重點加強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市場布局,積極拓展產品貿易與總包、成套工程相結合的海外業務發展路徑。
借鑒“工業4.0”打造“線纜智造”
如今西方國家普遍倡導“制造回歸”,而中國經過這些年的騰飛發展后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擺在中國制造企業面前的是一個越來越嚴峻的國際競爭形勢。
“打鐵還需自身硬”,對行業、對廠商而言,借鑒“工業4.0”、“中國制造2025”進行轉型升級將是構建競爭優勢的關鍵。錢建林指出,“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本質上是推進制造的智能化,中國光電線纜廠商也應借此機會打造“線纜智造”,提升線纜行業的全球競爭力。
“從消費意義上看,‘線纜智造’就是將原料、生產、加工、運輸與消費結為一體的大網,客戶端只需要電腦/手機下單,網絡就會自動將訂單及個性化需求下達到工廠。從實質上看,‘線纜智造’就是將IT技術與現代工業技術相融合,智能生產讓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對供應商而言,動態商業模式和實時的業務流程,使產品生產與交付變得更為靈活和智能。”在他看來,要實現線纜智能化轉型,需要以精細化生產流程為基礎,進行自動化改造、搭建信息化互聯網絡平臺、打造智能化制造,最終實現端到端綜合集成。
在精細化方面,通過與互聯網的融合,將精益思想固化到線纜全生命周期的所有流程;自動化改造方面,需要自適應與自我調整的智能設備改造、生產環節自動化改造與自動物流/檢測設備的導入或改造;搭建信息化互聯網絡平臺方面,搭建生產線/工廠數據網絡平臺以及信息物理系統,信息物理系統是實現智能工廠的前提;智能化制造方面,目標是實現虛實同步、網絡化生產以及打造智能化車間。通過“線纜智造”轉型升級,線纜廠商最后將打通供應商、工廠、客戶三端打通,集成設計、制造、服務全流程。
從業界最關注的成本和效能上來看,實施“線纜智造”后,預計廠商將在生產線不增加的基礎上有成倍的產能增益,成本也有相等的降低。
“我們的光纖和光棒處于工業3.0的中后期,光纜處于工業2.0到2.5。”錢建林對亨通光電自我評價道。當前亨通光電正在積極推進工廠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生產精益化“三化企業”建設,并提出了自己的“中國制造2025”三步走策略,以“一化(國際化)帶三化,三化促一化”。
他告訴編輯,亨通光電希望以五年時間建立“線纜智造”體系,“三年打基礎、兩年把所有平臺打通”,再以五年時間推動這個體系成熟。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氣連接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