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08年5月11日至30日,由淄博市政府牽頭組織,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嗣后,淄博市政府檢查組于6月1日開始對有關區縣進行檢查督導,對采取措施不力、關停不及時的鄉鎮實施環保“一票否決”。
2008年5月11日至30日,由淄博市政府牽頭組織,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嗣后,淄博市政府檢查組于6月1日開始對有關區縣進行檢查督導,對采取措施不力、關停不及時的鄉鎮實施環保“一票否決”。無獨有偶,佛山陶瓷也面臨與政府提出的產業結構調整的博弈,正在經歷著陶瓷行業眾口一詞的“冬天”,《瞭望東方周刊》一篇名為《佛山對陶瓷企業變臉》的署名文章再次將佛山陶瓷產業推向風口浪尖。波沸寒潭,涼生酷暑,一時之中,坊間嘩然。有人責難政府無情,不給時間準備,突然之間的“關停并轉”來的太倉促;有人埋怨政策過嚴,標準太高,一時之下無法緊跟所謂“節能減排”的腳步;有人說環保這東西,曲高和寡;有人說環保這玩意,不是廟堂之高能夠體察到的。
在“環保一票否決制”和“關停并轉”盛囂塵上的時候,“本地提升”這個詞語開始逐漸為陶業人士說道、思考。而建陶業又該依靠什么來實現這個“本地提升”呢?
政府:“產業提升是發展的必然”
道日昧,步日退,面無可觀,示人以背———曾經引以為傲的佛山陶瓷真的淪落到要被政府掃地出門的地步了嗎?從連續舉辦八場的政府與陶瓷企業家代表座談會來看,包括《陶瓷產業機構調整評價指導方案》在內的系列文件的出臺,政府是關心佛山陶瓷的,這一點應該說是毋庸置疑。
佛山市委書記林元和表示:“佛山陶瓷不能沒有制造,但整治、提升是肯定的。”應該說林元和書記在座談會上的表態是具備一定針對性的。一方面是澄清坊間不實之傳,另一方面更是再次明確了市委市政府對佛山陶瓷產業的態度:留下來是肯定的,但留下來的,必須要是符合環保標準的精品企業。產業提升是發展的必然,更是佛山打造世界級陶瓷之都的必由之路。
企業:“機制滯后,影響環保投資”
現在的問題是,舊設備要通過改良來達到相關的節能環保標準,需要大量資金予以支持。就當前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記者走訪了部分陶企。某陶企老板說到“本地提升”時頗多無奈,“像我們這些小企業,有心環保卻拿不出相應的資金,要是政府有這方面的配套扶持措施就好了”。
某企業負責人也提出建議,政府在環保提升初期應該采取一些鼓勵機制,出臺相關的激勵政策,利用經濟杠桿來促使陶企在節能減排上更加積極主動,促進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從這些言論可以看出企業表現出的態度還是比較積極的,只是苦于資金不足,以致在節能環保方面的投資顯得有些無所適從,寄望政府能夠在關鍵時刻拉一把,從而實現本地提升。
協會:“兼顧企業發展和環保達標”
在8月29日舉行的佛山市委書記林元和與陶瓷企業代表座談會上,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秘書長尹虹博士本著促進陶瓷行業發展的初衷向林書記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五點建議。
這五點建議,其中一條就是“建議在陶瓷產業調整提升的過程中多給陶瓷企業一些時間,在政府的引導下循序漸進,以期幫助陶瓷企業在相對惡劣的經濟環境下安全過冬,或順利轉移,或有效提升”。
協會本著為陶業負責的原則,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建言獻策,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政府的決策產生影響、作用。
協會在陶企和政府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各種政策、建議上傳下達,避免在實施過程中出現有禁不止、層層加碼等不良現象,兼顧陶企發展和環保達標,在本地提升的基礎上全力打造佛山陶瓷新形象。
出路:觀念革新才是提升之本
佛山陶瓷行業協會會長戴一民指出,產業提升是現代化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陶瓷企業和陶企老總,要想在這條道路上有所建樹,首先必須改變一些陳舊的觀念。佛山陶瓷企業發展到今天,為了適應世界范圍內的發展需求,環境與生產必須在進步中尋求和諧。換言之,企業要跟得上時代,就要更新觀念,提出“新要求”,融入“新理念”,追求“新技術”,開創“新天地”。
一個企業想把任何環節都兼顧到,一般來說很難實現預期效果,環節太多而精力有限,節能環保容易放松,不利于精品企業的打造。要實現“本地提升”,就要改變陳舊落后的觀念。引入現代化思維來發展陶瓷產業,細分產業鏈的同時做好做精各個環節,這樣的模式是政府的要求,更是時代的選擇。
動力:依賴政策宏觀引導提升
談到政策對于本地提升的影響,戴會長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歸結下來,可以從三個角度切入。
首先,政府本著發展陶瓷的思路,應該在溝通、疏導上更進一步。政府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佛山陶瓷產業進行宏觀指導,無論是“關停并轉”,還是“本地提升”,都應該出臺相應的標準、文件、政策,使任何活動都有法可依,有據可查。某種意義上看,一方面有利于陶業對于政府政策的正確解讀,從而加強產業提升的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出現所謂的“層層加碼”。
其次,環保、節能、降耗,企業有責任,政府同樣也有責任。以清潔能源為例,天然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問題在于管網建設不是單個企業可以解決的,需要政府來統籌規劃天然氣管網建設,一方面可以避免企業各自為政導致重復建設或者建設不合理,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另一方面,一旦企業自建管網,考慮成本因素會否導致質量不過關從而埋下安全隱患.在能源管網質量上由政府把關,可以消除或者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這些不安全因素。
其三就是政府的監管體系。促進本地提升,發展佛山陶瓷,加快陶瓷產業現代化進程,政府有責任也有義務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長期的監管體系。對于陶瓷產業的指導和監督工作,不能想起來才做,而是要常抓不懈。做好這幾點才能順利實現對佛山陶瓷產業升級的宏觀指導。
技術:打造領先工藝技術標準
陶瓷工業污染物主要是廢水、廢漿、廢渣、噪音、粉塵和二氧化硫,這也是陶瓷產業一直為人詬病的所在,陶業資深人士趙先生實事求是的說到這個問題,同時也指出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并非無法控制,關鍵還是在于企業。
一是如何利用新觀念新技術去自覺執行節能降耗,減少工業污染,發展現代化陶瓷產業。
二是革新工藝技術。傳統污染物排放能不能降低?清潔能源的應用技術?包括生產工藝流程上能不能繼續控制?這些都需要工藝技術的進步來完成。
同樣,工藝技術的提高離不開資金支持,佛山的很多陶瓷企業在這方面還是下功夫了的。現在的佛山,環境比以前要好,說明這些企業在環保上的決心和投資取得了成效。誰要是一口否決佛山陶瓷致力于環境改善的努力,那就是不講歷史,不講現實。對于這些積極參與節能環保的企業來說,只要隨著政策走,本地提升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關鍵:價值鏈重塑可助推提升
陶業資深人士林先生在談到“本地提升”時,特別強調了“價值鏈重塑”的重要性,其旨在從兩個方面來促進產業提升。
一是產品結構調整。產品設計藝術化,市場推廣個性化,質量標準國際化,通過工藝技術的不斷進步來帶動陶瓷產品推陳出新,即以特色、個性的產品來提升附加值,倡導高端消費品味,吸引不同層面的消費者,開拓更為廣闊的市場。
二是立體化營銷網絡的建設。即通過市場開拓,從一線城市到二線縣區,從國內領域到國際市場,為陶瓷企業打開更為廣泛的營銷領域。在具備高附加值的產品營銷方面,通過立體化營銷網絡這個平臺帶動銷售,一定程度上能夠加速企業資金回籠,從而降低風險,利于陶企的良性發展。
價值鏈重塑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的命題,把這一點做好,也許佛山陶瓷的本地提升能夠進行得更加順風順水。
在佛山提出打造世界級陶瓷之都的今天,在人居環境被日益重視的今天,環保是現代工業的門檻。走本地提升的路子無疑是佛山乃至中國陶瓷產業邁向現代化、國際化的一次契機,更需要我們好好把握。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下一篇:
?
化工行業泵用量85%均國產化?
化工流程泵是化工生產過程中各種泵的總稱。化工流程泵的品種非常多,按其作用原理可分為葉片泵、容積泵、回轉泵等。按生產過程或產品特點可分為高壓甲胺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