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馬化騰:互聯網+是第四種力量

時間:2015-10-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為該書親自作序,首次將“互聯網+”定義為推動時代發展的“第四種力量”,即“連接力”。

繼首部官方商業筆記《微信思維》后,10月20日,首部微信官方商業實戰兵法《微信力量》開始預售。該書更加深入地將微信生態圖景層層剖開,通過42個最新的案例說盡微信連接一切的無限可能,折射波詭云譎的移動互聯網時代。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為該書親自作序,首次將“互聯網+”定義為推動時代發展的“第四種力量”,即“連接力”。

今年以來,在各種場合,我不斷會被問到同一個問題:什么是互聯網+,它能給我們帶來什么?

交談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社會各界對這個今年炙手可熱的新興詞語充滿了好奇、疑惑,同時也充滿了擁抱的熱切。

在我看來,經歷將近20年的發展,互聯網現在才算真正進入到了社會演進的正常軌道。在這之前,互聯網與傳統社會似乎成了并行的“兩張皮”,或者說是“并不相交的兩條平行線”,大部分傳統企業對互聯網的運用至多是信息的獲取、傳遞、發布,再深入一點就是電商。但對其生產很少能發揮作用,這大概可以稱作前互聯網時代。

現在,互聯網作為一種信息技術,有機會走的更遠,在傳統社會和傳統工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它將融合到社會運作的肌體當中,并將改變商業的生產運作模式。

那么,互聯網+究竟能做什么?

我覺得要分兩個層面。第一個是社會層面,它將讓整個社會變得真正“智慧化“。早在十幾年前,我們就聽到各地不斷在提一個詞,叫作”智慧城市“,各地政府和機構都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進行信息化改造。但是,這么龐大的信息體系,用戶卻很難以最便捷的方式觸摸、感知,因為我們缺乏一種能夠第一時間把服務送到用戶手中的途徑。現在,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微信的廣泛應用,連接最后一公里成為可能,用戶可以真正做到“隨需而用”了,他們所需要的社會職能服務有機會變成7*24小時無縫連接。當然,更為重要的是,移動互聯網將打破原有的城鄉、貧富差距,消除地理位置對財富分配所造成的影響,這將是深層次的社會進化。第二個是企業層面。想象一下我們經常遇到的企業運作模式是怎樣的:工廠在流水線上生產出產品,然后貨被發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經銷商,再通過他們把貨品賣給終端消費者。該生產多少,一方面靠經銷商的訂單,一方面靠對市場趨勢的評估。至于貨賣給了誰,對于很多企業來說,其實是一個謎。現在,我們有機會清晰地掌握貨品分布在什么樣的人群里,哪個地方實時銷售狀況,甚至能清楚了解用戶喜好。這些都將反過來影響企業的生產、銷售甚至產品規劃等環節。

所有這些,都是在“互聯網+”時代我們要面臨的變化,它不會是一場非此即彼的斷裂式變革,而是一場潤物細無聲的漸進式變遷。

從這個角度而言,我愿意把它理解為工業發展與進化當中的“第四種力量”。如你所知,在工業的發展史上,曾經有三種力量,由于它們的存在,無論是企業生產還是社會,都發生了巨大的飛躍。這三種力量分別是:機器代替手工;電力的廣泛應用;各類科學技術的興起。而“互聯網+”所帶來的,我認為是第四種力量,前三種力量促進了社會組織與生產當中各個節點的形成,而“互聯網+”將實現所有這些節點的連接,從而將一個一個孤懸的島嶼編織成彼此互通的立體網絡。

這種新興的力量,可以稱之為“連接力”。企業或組織運用“連接力”的程度越高,它在整個社會體系中的進化程度也將越高,也將在這場技術演進的競賽中跑得更快更遠。我相信,連接力將繼電力之后,對社會和企業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

而在這場意義重大的技術變遷面前,騰訊一直在主動調整,讓自己更加適應環境的變化和社會的發展趨勢。大家可以看到,從2013年開始,我們在公司內部在嘗試做一件“互聯網-”的事,將大量原有的業務進行調整,甚至直接放棄。這一變化的目的,是讓騰訊成為一個更為簡單、純粹的公司,成為一個更加為社會所適配的“連接器”。

形象地說,今天的騰訊,更像是社會化大生產中的一個“互聯網元器件”,任何組織、機構或者企業,都可以將這個元器件拿回去進行自己的再創造、再組建,從而形成一個更有價值的產品、服務。

而我們所提供的最重要的元器件之一就是微信。現在,微信已經擁有超過6億月活躍用戶,它不斷開放的各種各樣的接口,為大家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想象空間,我們也看到,大家在微信上創造出了大量的應用。很多政府部門、企業都通過它為用戶提供了精妙絕倫的服務。同時,它也徹底改變了互聯網傳統的流量分發模式,讓所有的應用通過社交化方式,實現自己的連接。

在《微信力量》這本書當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大量的事實向我們證明,當“互聯網+”成為社會肌體的一部分時,它可以創造也什么樣新的想象空間。通讀這本書,也讓我更加堅定之前所說過的一句話,那就是騰訊自己只掌握“半條命”,而另外“半條命”依靠更為廣泛的社會各界以及合作伙伴。這是騰訊對于自己的重新定位,希望我們能和大家一起,探索“互聯網+”的更多可能。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