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機器人系統集成應用嫁接工程
組織實施一批機器人集成應用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加快培養自主品牌和創新型企業。規劃建設機器人產業園,在現有機器人產業發展基礎上,或控股或參股,引進機器人集成應用行業的龍頭企業,利用其技術優勢、市場經驗、品牌效應,改造一批機器人系統集成企業;與國內知名的機器人研發、檢測機構合作,重點培育一批與集成應用相適應的關鍵零部件配套企業,逐步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特色鮮明的機器人集成應用產業群。重點推進機器人在3C行業細分領域的集成應用,推動機器人產業和應用快速發展。
到2020年,力爭在機器人系統集成應用領域,自主研發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將坪山新區打造成為全國的機器人集成應用的企業總部中心、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中心、集成應用教育培訓科研中心。
2.機器人系統集成應用升級工程
結合機器人系統集成應用發展新趨勢,鼓勵企業積極拓展集成應用工程服務的領域,深化集成應用工程服務的內涵,優化對外自動化產品采購結構,不斷開拓工廠自動化市場和過程自動化市場。瞄準機器人集成應用價值鏈高端環節,夯實企業系統集成能力基礎,結合行業特點和自身優勢,不斷提高單元產品制造及工程后續服務能力,努力向價值鏈上附加值更高環節延伸,提高設備自給化率,增強盈利水平。
以機器人集成應用產業化項目為載體,圍繞變頻器、傳感器、嵌入式終端系統、智能控制系統等關鍵環節,不斷提升系統集成企業自身競爭力。引導企業以局部自動化為起點,集中力量突破單機智能設備及關鍵部件核心技術,逐步在汽車、軌道交通、船舶、電子、家電、石化、冶金等重點行業實現智能生產線、智能工廠核心裝備技術和產品自主可控,鼓勵轄區內系統集成商不斷拓展集成本領,先是單個企業內部實現縱向集成,進而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間實現橫向集成。
3.服務機器人接納工程
圍繞家庭服務機器人、醫療健康機器人、特種服務機器人等行業分類,接納一批全球服務機器人行業龍頭企業的產業轉移,引進一批擁有核心關鍵技術、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系統集成服務商和關鍵零部件生產組裝企業,消化吸收一批大集團、大企業、大項目帶來的資源要素,帶動新區服務機器人企業跨越式、集群化發展。
到2020年,服務機器人研發水平與生產能力得到快速發展,建立一批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初步構筑較為完善的服務機器人產業鏈條,服務機器人產值規模居深圳市前列;力爭成為在全國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服務機器人產業基地和示范應用城市。
4.服務機器人孵化工程
培育孵化新區服務機器人企業,逐步形成相關產品技術標準。積極參與制定服務機器人行業標準,貫徹落實深圳市知識產權保護戰略。開展前沿高新技術及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探索,針對環境表示、環境感知傳感器和信號處理方法、控制系統與結構、復雜任務和服務的實時規劃、適應作業環境的機械本體結構、人與機器人的交互接口等關鍵核心技術,實施一批技術項目攻關,建設一批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公共技術平臺,打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服務機器人技術創新核心區。
5.元器件與關鍵部件支撐工程
著力強化制造基礎,圍繞智能裝備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基礎材料,重點突破智能傳感、智能控制、信息處理等共性關鍵技術,以及智能化微型化傳感器、模塊化嵌入式控制系統、高可靠智能控制、伺服驅動等關鍵部件核心技術,組織實施研發及產業化專項,研發微機電傳感器、高靈敏度智能儀器、高性能伺服驅動電機等核心智能測控裝置和部件。大力推動智能測控裝置和部件在機器人集成應用、服務機器人、智能家居等智能產品中的廣泛應用。
到2020年,新區元器件與關鍵部件設計與生產能力在深圳市占有重要地位,智能測控裝置與部件的配套能力顯著增強,形成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為新區機器人集成應用、服務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6.重大應用示范推廣工程
依托新區優勢產業基礎,擴大機器人集成應用領域,加大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應用示范和應用推廣力度,積極探索機器人商業推廣和運營模式,激活產品應用市場,重點實施一批效果突出、帶動性強、關聯度高的重大應用示范工程,將新區機器人產業園區打造成國際領先的集成服務中心。
推進服務機器人在民生科技、公共安全、社會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和服務,推動服務機器人應用創新,探索推廣示范新模式,積累推廣經驗和方法,加強市場商業化推廣力度,努力實現服務機器人規模化應用。
到2020年,不斷提升新區各領域機器人使用密度,打造通用性、標準化的服務機器人應用平臺,逐步達到生產智能化與生活智慧化。
7.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工程
依托深圳市時尚創意聯盟、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等行業服務平臺,通過技術創新驅動,市場競爭牽引,充分利用機器人集成應用技術優勢,面向珠寶、鐘表、服裝、家電、眼鏡、飾品、家居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研發和推廣應用一批機器人和智能裝備。加快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步伐,支持傳統產業制造過程、制造工藝的智能化提升,鼓勵企業在關鍵生產環節實現生產自動化和智能化,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建設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公共服務平臺,提升傳統產業自動化、信息化水平。
探索新型商業模式,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嘗試引入網絡眾包、異地協同設計、個性化定制、精準供應鏈管理等新型智能制造模式,構建產業競爭新優勢;拓展現代制造服務,不斷融入能夠帶來市場價值的增值服務,藉此增強產品(線)效能性,提高產品交易便捷性,培育和發展為優勢傳統行業中小企業提供制造服務的新業態。
到2020年,打造一批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示范企業,關鍵制造過程、制造工藝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新區優勢傳統產業自動化、智能化和現代化管理水平邁上新臺階。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