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五中全會定于10月26日至29日召開,“十三五”規劃編制將為主要議題,最終草案將于2016年全國兩會提交審議。
國家主席習近平明確提出了十三五期間需要著力突破十大領域:保持經濟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民生和扶貧開發。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闡述“十大目標”,“調結構”、“促創新”順位提前。相比“十二五”規劃,“調結構”、“促創新”被放到更為靠前的位置。“調結構”層面,未來從工業經濟向服務業經濟轉型將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方向,而工業經濟內部同樣需要加速制造業升級;“促創新”中,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崛起任務艱巨。
分析認為,制造升級、信息經濟、現代服務業有望成為“十三五”規劃產業維度的三大主線。其中,《中國制造2025》等綱領性文件或有望在“十三五”規劃中被重點提及,“十三五”規劃將推動“中國制造”加速走向“中國智造”,這勢必誕生一批世界級企業,而在A股市場中,這也將催生重要的主題投資機會。
興業證券表示,五年規劃中新出現或較上次規劃升級加強的內容極有可能成為A股市場上強勁且持續時間較長的熱點。五年規劃做出前瞻性的戰略規劃,國務院各部委、各地區政府出臺具體的行業規劃和區域規劃進行目標分解。以十二五規劃為例,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十二五期間取得長足發展,環保、信息技術和醫藥在十二五期間內分別取得了232.87%、131.95%、93.53%的超額收益。
制造業升級將成為“十三五”規劃中影響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議題。展望下一個五年,智能制造、“雙創”、互聯網、物聯網、戰略新興產業等多個有針對性的規劃,將逐步落地并對我國制造業產生積極影響。未來五年,升級版的中國制造格局有望逐漸成型,并為“中國制造2025”等中長期目標奠定基礎,使制造業繼續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持續可靠的動力。
目前,各界共識認為,“十三五”期間及未來,我國制造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題,將從強調單一增長調整為強調制造業質量提升,發展的核心也將轉變為提高制造業的生產率,更好地適應產業融合趨勢。按照這一思路,升級版中國制造格局將有望在“十三五”奠定。
在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看來,制造業升級已勢在必行。一方面,隨著我國制造業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和向工業發達國家的收斂,技術引進的難度不斷加大,后發優勢不斷弱化,在自主的技術創新能力尚未培養起來的情況下,我國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速呈現較明顯的下滑態勢;另一方面,我國制造業中的高端生產裝備和核心零部件技術長期受制于人,又對新興技術和產業領域全球競爭的制高點掌控不足,致使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不強。
按照《中國制造2025》戰略,“十二五”期間,中國高端裝備制造主要從基礎零部件和關鍵元器件,也就是從強基工程等方面來加大技術改造,“十三五”期間,則將焦點集中在十大類高端裝備方面。國家重大技術裝備辦公室主任李東說:“十三五”期間,將通過延續一些“十二五”期間的政策等各種措施推動中國制造2025的“1+X”落地。
更多資訊請關注運動控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