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核循環能力需求伴隨核電裝機增長而持續增加

時間:2015-10-2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未來對于核循環能力的需求會伴隨著核電裝機的增長而持續增加。“核循環+快堆”的多次核燃料循環是核能發展三步走的第二步目標,到2030年我國核循環能力將達世界先進水平。

未來對于核循環能力的需求會伴隨著核電裝機的增長而持續增加。“核循環+快堆”的多次核燃料循環是核能發展三步走的第二步目標,到2030年我國核循環能力將達世界先進水平。

在民用核能發展的幾十年時間里,對于核電發展利弊得失的種種討論一直未曾停止,其中熱堆乏燃料如何處置往往成為關注的焦點問題。如果一直爭論而沒有實踐,顯然是無法得出有效結論的。正因如此,法國通過40多年來的閉式核燃料循環實踐得出的階段性結論才顯得可貴。

在核電發展的過程中,我國與法國進行了深度的合作,對于乏燃料管理方式也選擇了世界上已經具有工程經驗的“核燃料閉式循環”路線。據了解,為了打造成熟的核燃料閉式循環體系,滿足核電發展需求,我國采用了自主研發與國際合作相結合的舉措。其中,作為國際合作代表項目的“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計劃在2020年開工建設。

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滿足階段性乏燃料處理需求

根據規劃,到2020年,我國在運裝機將達到5800萬千瓦,屆時對我國乏燃料安全管理將產生很大的壓力。對此,一是要積極建設乏燃料集中離堆貯存設施作為緩沖;二是要加快乏燃料核循環能力建設。

通常情況下,熱堆的燃料棒每隔18~24個月就需要更換一次。使用過后的乏燃料如果不進行處理,一是會造成鈾資源浪費,二是未處理的乏燃料放射性衰變周期太長。但是經過核循環處理之后,不僅可以制造混合氧化物燃料(MOX燃料),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而且同時還可大大減少高放廢物量。

發展核循環能力具有種種好處,同時目前核燃料閉式循環方向也已經過數十年驗證。因此,作為我國唯一具有核工業全產業鏈能力的中核集團將核循環作為了企業戰略發展的重點和新興產業,并成立了中核瑞能科技有限公司,專門負責核電站乏燃料離堆貯存與商用核循環等任務。

9月23日,中核集團組織召開了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推介會。該項目計劃于2020年開工建設,建成后每年可以處理800噸國內核電站乏燃料,我國商業核循環能力將大幅提升。據介紹,該項目將參照法國阿格核循環廠,并結合技術進步和我國實際情況進行改進優化。該項目由中核集團負責建設,法國阿海琺集團承擔總體技術責任。項目占地3平方公里,由國家乏燃料處理處置專項基金投資,總投資超過千億。

除了具有核循環能力之外,該項目還將建設乏燃料離堆貯存中心,一期貯存能力為3000噸,對核電站卸出的燃料進行集中貯存與后期管理,讓核電更安全。同時,將高放廢液玻璃固化,實現高放廢物長期管理的固有安全,讓核電更清潔。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計劃2030年左右建成,建成后我國將形成商用的大規模核循環能力。

多年來,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受到了兩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兩國政府先后簽署了4份合作文件。2007年簽署了“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合作聯合工作組的實施協議”,2008年簽署了“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合作聯合工作組報告”,2009年簽署了“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聯合聲明”,2015年6月簽署了“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意向性聲明”。目前,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已經完成技術談判以及第一輪商務談判。根據項目整體推進情況,在今年11月底前,中核集團將與有意向的省、市、縣簽署合作協議,確定核循環項目的預選和備選廠址,目前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等省份表達了意向。

2030年我國核循環能力將達世界先進水平

核循環技術不僅是高效循環利用核燃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國“熱堆—快堆—聚變堆”核電發展三步走的重要環節。“核循環+快堆”的多次核燃料循環即為核能發展三步走的第二步目標。

據預測,到2030年,我國壓水堆核電站乏燃料累計約產生23500噸,而離堆貯存的需求將達到15000噸,核電的大規模發展在政策和客觀需求方面必然會要求加快核循環能力的發展。

同時,根據我國快堆發展規劃,預計2035年左右,我國快堆發展也將到一個新的階段,具有商業化特點的快堆項目將陸續建成,隨著快堆技術的成熟和鈾資源需求市場大規模擴張,可以預見未來我國商業化快堆的發展前景良好。屆時,投產后的核循環項目將為我國快堆發展提供燃料,“核循環快堆”模式將成型。

發展核電已經成為我國清潔能源發展戰略方向之一,但目前我國核電裝機占比很低,因此核電的發展具有廣闊前景。

未來對于核循環能力的需求會伴隨著核電裝機的增長而持續增加。

目前,核循環能力最強的國家是法國,具備核循環能力為1700噸/年,其次為英國,其能力為1200噸/年,再次為日本,其能力為800噸/年。

當然,基于我國未來電力裝機容量的預測,如果我國的核電裝機容量占比達到國際平均水平,則僅僅一個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的處理能力是無法滿足需求的。因此,并不排除在未來一段時間會有自主建設、更先進、處理能力更大的核循環項目浮出水面。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設備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