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陶行業的發展,瓶頸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產能過剩。國內外市場衰退,導致表現更為明顯。”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副秘書長尹虹就分析認為,企業需要停下來反思,如何拉動建陶產品的內需,開發新市場,通過創新走出困境。曾在佛山穩大陶瓷企業任外貿部門總經理的何梅直言,建陶業屬于小規模的行業,技術創新比較有限,需求又難以短時間內大量翻番,很容易出現價格戰和產能過剩的問題。
事實上,建陶行業近年來可謂“四面夾擊”,一方面外貿形勢遲遲不見好轉;另一方面受到環保熱潮影響,行業對質量和節能減排要求都日益提高。這對中小以及小微型企業來說壓力過大。加上產業過剩影響,企業倒閉的消息在這幾年從未間斷。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珠三角的陶瓷業,正在迎接一輪洗牌潮。曾在佛山穩大陶瓷企業任外貿部門總經理的何梅接受南都記者采訪表示,預計每年迫于壓力不得不停工的陶瓷企業可能達30%以上,壓力山大。“面對制造業的產能過剩,被動等待被淘汰還不如主動逃離,”陶瓷業專家張永農分析認為。從另一方面來看,有危也有機。在浪潮中成為排頭兵的龍頭企業,很可能會迎來擴大規模的黃金時代。行業有望迎來幾家大型的建陶業的“美的”,解救行業于水火之中。
產能過剩是最大瓶頸
“任何行業都有一定的淘汰率,”廣東友明皮具企業負責人劉文虎告訴南都記者,今天倒下一批,明天起來一批,都是正常的“換血”,值得反思的是,新起來的企業有沒有創造出新的運營模式或經營思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多家企業主向南都記者表示,經驗來看正在停工的企業比這幾年都很多,但難以估計具體有多少。
“從去年開始陶瓷業這些停工潮的問題就顯得比較惹眼,行業內憂心忡忡,”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副秘書長尹虹昨日接受南都記者采訪表示,具體停工面積也分企業規模和區域而不同。主要來看珠三角的情況稍好,而一些內地三四線的小規模工坊受到的資金困難和存貨壓力都更大。
建陶行業近年來可謂“四面夾擊”,一方面外貿形勢遲遲不見好轉;另一方面受到環保熱潮影響,行業對質量和節能減排要求都日益提高。這對中小以及小微型企業來說壓力過大。加上產業過剩影響,企業倒閉的消息事實上在這幾年從未間斷。
“建陶行業的發展,瓶頸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產能過剩。國內外市場衰退,導致表現更為明顯。”尹虹就分析認為,企業需要停下來反思,如何拉動建陶產品的內需,開發新市場,通過創新走出困境。曾在佛山穩大陶瓷企業任外貿部門總經理的何梅接受南都記者采訪直言,建陶業屬于小規模的行業,技術創新比較有限,需求又難以短時間內大量翻番,很容易出現價格戰和產能過剩的問題。
近期已經全面停產近兩個月的新中陶陶瓷,就面臨200多名供應商討債難。行業倒閉還包括中小型企業如英發、中恒、純美等停產事件。有行業的供應商向南都記者介紹,“很多小微型公司資金短缺,運營困難,供應商已經逐步建立黑名單,現在對這個行業也比較謹慎對待”。
“希望洗牌是好事”
很多建陶行業從業人員告訴南都記者,不知道停工之后是什么,繼續停工還是整改,抑或轉型做其他事業。最大的難題是,不知道還要不要留守。“也許一些小微型優勢不大的企業是該歇歇了,停產減產,也許能夠讓老板們靜下心來,想出不同途徑解決問題。”江西一位從停工潮里歇下來的從業工人如是向南都記者感嘆。事實上,客觀分析建陶業的問題,此時洗牌,很可能對行業來說,是一次重新整理再出發的機會。
就中國制造業而言,建陶行業規模不大。有關協會不完全統計稱,一共幾千家大小企業,每年創造4000多億產值。這與幾家大型家電知名品牌的產值相當。這也意味著,這點經濟力量養活建陶企業,并不簡單。
“希望陶瓷業的洗牌能是一件好事,”尹虹接受南都記者采訪表示,民營企業通過市場經濟的優勝劣汰就可以化解產能過剩。保持樂觀態度的還有一批業內專家,認為這種停工洗牌只是一個發展階段的特定現象,必然發生,早發生好過晚發生。
“面對制造業的產能過剩,被動等待被淘汰還不如主動逃離,主動迎接倒閉潮,尋求在其他行業特別是服務業的發展。”陶瓷業專家張永農分析認為,瓷磚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收藏品,所以在倉庫里放多久也不會成為文物,成本卻與日俱增。中國的建陶產品,論規格尺寸、質量花樣,都不亞于同行,產品滯銷并非這些原因。
從另一方面來看,有危也有機。在浪潮中成為排頭兵的龍頭企業,很可能會迎來擴大規模的黃金時代。行業可能迎來幾家大型的建陶業的“美的”,解救行業于水火之中。
鏈接
銀行謹慎對待陶瓷業
對于銀行貸款難、融資難的問題,中小規模的陶瓷企業感受是最深的。隨著外部環境形勢不好,房地產政策不穩定,資金有限的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面臨著威脅。
鷹牌集團副總裁、佛山泛家居電商創意園總經理陳賢偉表示,感覺今年陶瓷企業從銀行貸款和往年相比沒有多大的變化,可能變化比較大的是那些做制造端的企業,他們面對的資金壓力比較大,銀行對他們的貸款相對大的企業收得比較緊。
但是,從銀行端來看,陶瓷企業的發展并不容樂觀。某股份制銀行佛山分行的業務部經理向南都記者表示,今年陶瓷企業在銀行的貸款不容樂觀,整體情況不好。今年陶瓷企業貸款不良風險開始慢慢爆發,出現了多起陶瓷企業貸款跑路的情況,而且跑路的企業中不分大中小,現在銀行持保守謹慎的態度。“好的企業加大力度支持,不好的企業收緊”,另一家在陶瓷行業深耕比較久的股份制銀行佛山分行的業務部經理向南都記者表示,“因為我們做得比較深入,所以大致可以分得出好企業與壞企業。”
怎樣對申請貸款的陶瓷企業進行判斷?該業務經理表示,判斷企業比較復雜,主要通過庫存量、經營數據、負債規模等進行分析。陶瓷行業終端需求疲弱,對所有企業都有影響,產品有競爭力的,現金流控制得較好的,會在這個階段活下來,否則容易出現問題。
更多資訊請關注建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