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由中車株機公司自主研發的中低速磁浮列車“追風號”,從長沙磁浮南站緩緩開出,最終成功完成試車。國產磁懸浮試車成功,標志著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國際先進的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化應用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管理
長沙磁浮工程西起長沙高鐵南站,東至黃花機場,均為高架線,全長約18.5公里,設計時速100公里,全線包含磁浮道岔7組。項目投資估算總額為41.95億元。
長沙磁浮工程是我國第一條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管理,并首個采用PPP模式建設的中低速磁浮軌道線路。由于車輛采用中低速磁浮列車,最高運行時速100公里。
中低速磁浮交通技術是依靠電磁力將列車懸浮,利用直線電機驅動的軌道交通技術,運行時速為100~120公里。具有噪聲低、環保性能好(距線路10米處不高于64分貝)、線路適應性強(正線轉彎半徑75米,爬坡能力70‰)、乘坐舒適、運行安全可靠,建設、維護成本低、運營效益好等特點。適用于大中城市市內、近距離城市間和旅游景區的交通連接。
中低速磁浮交通屬高端裝備制造業,具有高附加值的特點,它將帶動車輛制造、冶金、機電、信息、建筑等多個相關行業的發展,為交通裝備產業做大做強作鋪墊。
月底完成鋪軌,年底或正式通車
長沙磁浮工程西起長沙高鐵南站,東至黃花機場,均為高架線,全長約18.5公里。項目投資估算總額為41.95億元。全線初期設長沙火車南站、榔梨站和黃花機場站。
工程已于今年上半年末正式開工,預計年底實現通車,2016年上半年投產運營。列車采用3輛編組,車輛最高運營速度100公里/小時。首次亮相的長沙磁浮列車車體藍白相間,在防火安全、隔音降噪、乘坐舒適性等方面達到國際標準,運行時無煙塵排放。中車株機公司負責人介紹,參考首列車情況,該公司對后續生產計劃進行了調整,余下4列車即將進入總成組裝工序,總體安排將保證12月底前交付5列車的原定目標。
以往,市民如果在乘坐高鐵之后還要換乘飛機,需要坐車從長沙高鐵南站到黃花機場,途中至少要花費半個小時。長沙首條磁懸浮線路建成后,市民從高鐵南站下車,搭乘磁懸浮列車,只需約10分鐘即可到達黃花機場。
更多資訊請關注軌道交通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