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制造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制造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但總體來看我國制造業還是大而不強,與世界制造強國相比在研發創新、產業結構、生產效率、資源利用效率、質量品牌、智能制造水平上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如果不加快升級向產業中高端邁進就有可能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被甩在后面。
以推動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性跨越,把互聯網+協同制造作為主要行動之一,推進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提高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的水平,我們在這方面既有一定的基礎和有利調整,也有不少的差距和挑戰,我國現在已經是世界制造大國和信息網絡大國,具有雙重的優勢,特別是近年來我國互聯網企業創新能力突出,涌現出了華為、中興、百度、阿里巴巴等一大批具有影響力的企業,特別是在互聯網產業,中國已有12家企業進入世界30強,總的來看我國具備了推進互聯網+制造的現實基礎。在核心技術、基礎網絡、標準建設、人才培養、安全保障等方面還面臨不少的問題,有些方面差距還不小。
智能制造發展的三個宗旨是抓住三大觀念、強化四大支撐、發揮兩大作用。
抓住三大觀念:一是工業互聯網,要抓緊圍繞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要求加快研究與智能制造相適應的網絡架構,推進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建設,發展一些高水平的、高質量的工業云服務和工業大數據平臺。二是智能工廠,要依托重點優勢的企業加快建設一批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推進云計算、物聯網、智能工業機器人、3D打印、人機智能交互等技術和裝備的應用,推動生產設備的智能化升級,工藝流程的改造和數據的共享。三是互聯網服務,大力發展大規模眾包研發設計,個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遠程診斷管理等制造服務化,提高產業化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協同發展水平。
強化四大支撐:一是智能制造技術支撐,要加大關鍵核心技術空間力度,開發一批高性能、智能軟硬件推動智能裝備和產業研發,系統集成創新和產業化。二是標準支撐,要按照共性先例即用先行的原則,加快互聯互通接口等融合性標準建設,推進公共系統智能裝備、智能儀表等細分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加快建立我國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三是人才支撐,面向智能制造的發展需求,完善高校學科設置,鼓勵校企聯合辦學,復合型人才加強培訓力度。四是安全支撐,高度重視融合發展帶來的安全風險, 加快建設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著力提高信息安全核心技術和產品水平,確保網絡安全、數據安全。
發揮兩大作用:一是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互聯網+制造的技術路線選擇,怎么+,+什么,商業模式的應用主要還是靠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解決性作用,強化企業的主體作用。二是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政府的工作重點應該放在營造良好環境上,最大程度減少市場準入限制,完善法律法規,改善公共服務,推動制造業和信息網絡行業在技術、標準、安全、監管等方面充分對接等等。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