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9日,《中國制造2025》正式出爐,成為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戰略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傳統企業迎來向智能化轉型的浪潮。其中,全球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服務眾創平臺——電子人物聯網,專注于物聯網技術與大數據資源挖掘整合并應用于企業,助力中小型企業向移動物聯網企業轉變。平臺旗下的創客研發的智能機床輔助系統,與電子人物聯網相結合,勢必加快傳統企業邁向2025的步伐。
在此次“第26屆中國國際測量控制與儀器儀表展覽會”上,電子人物聯網作為參展商之一,可謂是出盡風頭,其展出的諸多項目備受青睞。特別是智能機床輔助系統項目,讓不是企業為之欣喜。因為,智能機床輔助系統為傳統企業指明了向智能制造轉型的曙光。
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傳統企業存在著許多詬病。比如,產品與市場需求脫節,先是只管把東西生產出來,然后再賣出去,也許這個產品市場上并不需要。還有,傳統企業管理混亂,不管是人員還是設備,都是散漫無章,導致效率底下。
正是因為這些問題,傳統企業急需轉變,智能機床輔助系統便應運而生。與傳統企業生產模式相比,智能機床輔助系統優勢很明顯。
首先,能夠實現智能定制,產品與市場需要完全匹配,解決客戶自主定制麻煩、困難的困惑;
其次,對生產進行智能化管理,大大縮短了管理流程,輕松實現加工制造管理;
再次,對于設備操作者來說,大大的降低了難度。同時,通過電子人物聯網平臺還可以遠程協助編程、數據自動上報;
另外,傳統的企業設備若出現問題,只有等待專業的人士前來維修,這段等待的時間就讓企業無法生產,嚴重降低了生產率。而智能機床輔助系統,只要設備一旦出現故障,設備故障會自動上報、遠程協助診斷及維護,大大縮短了設備維修和等待的時間。
最后,還可以對數據追溯,自動上傳制造數據至電子人物聯云,不論是多久前的數據,都可以隨時查看追溯和調用。這與傳統的紙質存檔的模式相比,優勢尤為明顯。
智能機床輔助系統是傳統企業邁向智能化的重要一步。通過智能機床輔助系統和電子人物聯網這個平臺,必然會引起傳統制造業的巨變。自動化、數字化工廠使直接從事生產的勞動能力大幅下降,勞動力占生產總成本越來越小;數字化制作能夠滿足個性化需求,實現定制生產,并且交貨期會大大縮短。
可以預見,21世紀是智能制造獲得重大發展和廣泛應用的時代,智能制造將引發制造業的革命,并將重新構筑全球制造業的競爭格局。而傳統企業必須抓住這個契機,選擇正確的平臺,才能搭上智能制作這艘巨輪,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更多資訊請關注機床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