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我國機器人產業熱度空前 但市場競爭力弱

時間:2015-09-2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目前,中國已有500多家機器人公司。目前國內的機器人公司不具規模,更沒有市場競爭力,關鍵零部件靠進口,普遍做的是生產加工基地。

在工業4.0的大潮下,作為智能制造產業的一大核心,我國機器人產業熱度空前。目前,中國已有500多家機器人公司。目前國內的機器人公司不具規模,更沒有市場競爭力,關鍵零部件靠進口,普遍做的是生產加工基地。

智能制造已經站在了“風口”上,但距離“飛起來”,還差很遠。

9月18日,在北京舉行的“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全球年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稱,根據《中國制造2025》的要求,工信部正在組織編制智能制造專項規劃和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將盡快明確智能制造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推進途徑和政策措施。

智能制造雖然是被熱炒的概念,但其具體含義并不很清晰。目前較為普遍的一種解釋是,智能制造是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它在制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

盡管中國已經開始仿效德國“工業4.0”和美國“工業互聯網”,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將發展智能制造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但中國的“國情”卻與美、德大不相同,因而戰略規劃上也將有所差異。

左世全稱,當前中國制造業總體仍處于電氣自動化(2.0)、數字化(3.0)并存的階段,大部分企業尚未完全實現數字化,而德國已經基本完成數字化,正邁向智能化(4.0),因此中國推行智能制造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須從國情出發,走電氣自動化“補課”、數字化普及、智能化示范的“并聯式”發展道路。

左世全認為,中國在發展機器人、3D打印技術的同時,也應兼顧傳統裝備的改造升級,并“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倒逼企業提高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

作為智能制造產業的一大核心,中國已陷入空前的機器人熱潮中。目前,中國已有500多家機器人公司。

“幾乎每周都有四五家新的機器人公司出現,就連有些縣也在搞機器人產業園。”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松機器人)高端裝備與3D打印技術事業部總經理劉長勇說。

今年4月底,江西省政府發布消息稱,九江市星子縣總投資10億元的機器人產業園項目開工建設。此外,重慶市璧山縣、河北省固安縣以及香河縣,都在積極籌建機器人產業園。

熱潮之下,現實依然殘酷。中國的機器人公司在市場上幾無份量可言,機器人在資本市場的總體盤子并不大。

界面新聞記者根據同花順軟件的數據統計發現,目前共有86家A股上市公司涉足機器人概念,整個板塊總市值為7565.93億元,與中國人壽的總市值相當。

機器人業務并不是這些上市公司的主業。新松機器人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機器人企業,劉長勇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機器人業務在該公司占比約三四成,“還有相當部分精力在交通、能源、民生和特種裝備等產業板塊”。

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亞洲制造業協會首席執行官羅軍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國內的機器人公司不具規模,更沒有市場競爭力,關鍵零部件靠進口,普遍做的是生產加工基地,如果不走出“傳統加工生產”的誤區,不做前瞻性的戰略規劃布局,將永遠“跟著國外走”。

《中國制造2025》在部署“智能制造工程”時指出,要“緊密圍繞重點制造領域關鍵環節,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裝備融合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關鍵工序智能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制、供應鏈優化,建設重點領域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可視為從具體操作層面對“智能制造”進行了界定。

在這一頂層規劃設計中,“推動裝備制造業升級是重心。”左世全稱。

《中國制造2025》指出,發展智能制造產業應注重創新驅動,突破一批重點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大力提升重大裝備的自主創新水平和系統集成能力;與此同時,要加快發展一批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設備等智能制造裝備以及智能化生產線,突破新型傳感器、智能儀器儀表等智能裝置。

自今年起,工信部開始啟動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并于7月2日公布了今年46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這些項目覆蓋了38個行業,分布在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涉及流程制造、離散制造、智能裝備和產品、智能制造新業態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務等6個類別。

工信部稱,下半年將分行業召開現場經驗交流會,并在今年11月舉辦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集中展示試點示范取得的成效。

左世全預計,這些示范項目實施后,生產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將分別提升20%和15%,運營成本、產品研制周期和產品不良率將分別下降30%、30%和15%。

有了國家戰略導向支撐,智能制造產業令資本垂涎。硅谷創客資本CEO趙勝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以往投資者通常只關注大型制造業企業的收購并購,但如今智能制造幾乎再造了整個制造業,因而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但凡在向智能制造轉型的,都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投資價值。

“目前已有大批資金開始涌入智能制造產業,該產業的全球投資規模將達數10萬億元。”趙勝說。

他認為,該行業的投資主要有三個方向,一是智能工廠,包括傳統工廠轉型而來的智能工廠和初始智能工廠;二是為制造業企業提供智能工廠頂層設計、轉型路徑圖、軟硬件一體化實施等工業4.0解決方案公司;三是工業物聯網、工業網絡安全、工業大數據、云計算平臺、MES系統、ERP系統等軟件,以及工業機器人、RFID、傳感器、3D打印、機器視覺、智能物流等硬件技術供應商。

左世全也認為,智能制造產業的投資方向主要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智能裝備和產品,以及智能服務。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