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華大學軟件學院大數據中心、山東臨工、北谷電子三方戰略合作儀式在清華大學信息大樓正式簽署。清華大學信息學院院長、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家廣,軟件學院副院長王建民教授,山東臨工董事長王志中、總經理文德剛,北谷電子董事長趙沂斌、總經理張善睿及臨沂市相關領導共同出席了簽字儀式。這項包含“智能化”、“互聯網+制造”、“工業4.0”等多重內容的戰略合作,標志著山東臨工智能化升級全面啟動。
今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明確了9項戰略任務和重點。同時決定通過政府引導、整合資源,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項重大工程,實現長期制約制造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突破,提升我國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
臨工開啟互聯網+
山東臨工作為高端裝備制造業工程機械行業領先企業,在以增速換擋、結構轉型和動力轉換為特征的經濟新常態下,為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以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為己任,以適應新常態的“大思路、大戰略、大舉措”引領二次創業頂層設計,面向工業4.0,以“中國制造2025”為指導,制定了新常態下轉型升級新戰略,啟動智能制造計劃,同時推動工程機械產業結構調整和促進臨沂工業轉型升級。
清華大學軟件學院是國內工業軟件頂級研究機構,承擔了“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中“操作系統與工業軟件”專題規劃編制任務。學院下屬大數據中心是清華首個大數據研究中心,專注工業大數據的研究與行業應用,幫助政府部門和企業展開大數據落地實施。在工業軟件領域,清華大學和山東臨工保持著長期合作關系,雙方進行過多輪互訪與交流。北谷電子是在工業自動化、電子商務、遠程控制等領域迅速崛起的高科技企業。
《中國制造2025》的頒布,標志著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提上日程,也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制造企業向“智能制造”、“互聯網+”發展已勢在必行。作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領軍企業之一,山東臨工以“效率至上,科技領先”為核心理念,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一全二創三結合”的全員創新模式。為迎接新一輪產業革命,實現生產網絡化、智能化、個性化、扁平化,從以廠商為中心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山東臨工決定和清華大學、北谷電子強強聯合,以“互聯網+制造”為主攻方向,搶占新一輪產業升級的制高點。
本次合作將充分發揮山東臨工在制造業與信息化方面的積累、清華大學軟件學院的大數據技術研發能力和相關政策引領優勢、北谷電子的智能傳感和物聯網技術及業務運營優勢,三方聯合推動山東臨工整體創新升級,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進行產品設計、交付、營銷等環節的創新,以及優化產業鏈各企業乃至跨產業鏈協作,力爭使山東臨工成為工程機械行業“互聯網+制造”領域的典范。
在簽約儀式現場,董事長王志中闡述了山東臨工“一個十年、兩個同步、三個階段”的轉型升級新戰略,提出5年內至少投資3億元打造工程機械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到2025年全面實現自動化,包括產品智能化、裝備智能化、生產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和服務智能化。王志中表示,三方合作為實施新戰略啟動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為實現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山東臨工將在工程機械高端制造領域搶占全球價值鏈的有利位置。
孫家廣闡述了大數據技術對于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意義,分享了清華大學軟件學院大數據中心推動國家工業大數據戰略制定,研發世界一流的工業大數據技術與產品,并與制造業龍頭企業緊密合作落地實施大數據的規劃。孫家廣表示,三方合作的目標是為大數據驅動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樹立標桿,在幫助山東臨工提升競爭力的同時也為其他制造企業提供切實可行的轉型示范。
文德剛談到,臨工當下有兩個目標,第一是實現產品、工廠的智能化和物聯網化,另外一個是實現關鍵核心零部件的自主應用。多年以來,工程機械行業核心零部件一直依賴進口,針對此次戰略合作,北谷電子主要為臨工提供顯示、控制、傳感等產品服務,清華大學提供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實現深挖,從而實現工廠的智造化。經過多年的研發,目前,臨工已經開始實現核心零部件的自主應用。
智能制造助力行業升級
“隨著穩增長預調微調政策效應顯現和改革紅利持續釋放,積極因素還將進一步增多,穩的基礎將進一步得到鞏固。”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張峰不久前曾表示,下一階段將以組織實施“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等強國戰略為重點,推動工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增強經濟持續發展動力,促進工業通信業平穩健康發展,努力實現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據介紹,在貫徹落實“互聯網+”戰略方面,工信部將重點推進“互聯網+”協同制造和“互聯網+”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的融合發展,為全社會“互聯網+”提供高速寬帶網路基礎設施和軟硬件產品應用的支撐服務。
“互聯網+”制造方面,工信部下一步將以智能制造為切入點,大力推進發展智能裝備,組織實施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加快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建設,組織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建設一批“互聯網+”制造創新中心、實驗驗證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同時推進重要工業云、工業領域大數據中心建設,促進“中國制造”邁向中高端。
為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信部還將加快推進“互聯網+”小微企業,加強中小企業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探索利用互聯網金融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有效途徑;繼續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和“兩化”融合能力提升行動,完善“創客中國”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一批智慧型小企業創業基地,打造創業創新生態。
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將成為未來產業競爭的制高點。要搶占這一制高點,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實現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根本路徑。實施智能制造工程,要緊密圍繞重點制造領域的關鍵環節,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裝備融合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要支持產學研用聯合攻關,開發智能產品和智能裝置并實現產業化。要在基礎條件好、需求迫切的重點地區、行業和企業中,分類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及應用推廣。要加快建立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統,搭建智能制造網絡系統平臺,助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