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股市連續大跌,A股也迭創新低,顯然,全球資本市場的寒冬已經提前到來。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宣布,解放軍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然而裁員的不只是解放軍,阿里巴巴將縮減2016年應屆生招聘名額——將此次校招的名額從3000人砍到了400人,縮水近10倍。無獨有偶,9月1日鳳凰網CEO劉爽發布內部郵件宣布裁員。HTC全球裁員計劃已經啟動,聯想控股IPO之后首次發布財報,宣布將裁員約3200人。在全球資本寒冬的侵襲下,互聯網的寒冬也到來了嗎?
解放軍裁軍30萬提前“入冬”的企業還好嗎?
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宣布,解放軍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然而裁員的不僅是解放軍。9月1日阿里巴巴校園招聘發布了一則通知,宣布阿里巴巴2016校招名額將縮減,校招的名額從3000人減少到了到了400人,減少近10倍,而最終入職阿里的應屆生,待遇也大幅縮水。
不僅是電商,門戶網站也要進行艱難的轉型。9月1日,鳳凰網CEO劉爽發出內部郵件,宣布因集團股價壓力和公司戰略原因,將進行裁員,裁員人數控制在5%以內。劉爽稱,鳳凰網將節省出人力資源,投入到更重要的移動互聯網主戰場。他毫不客氣地指出,鳳凰網人浮于事、架構臃腫、崗位重疊的情況比較普遍,工作瘋狂度與很多創業企業比也有天差地別,所以內部精簡空間很大。
經濟下滑,各類企業都提前“入冬”,裁員潮席卷全球。聯想控股在IPO之后首次發布財報,宣布將裁員約3200人。據中國臺灣媒體報道,HTC全球裁員計劃已經啟動,臺灣地區將裁員600人。英特爾公司因銷售業績低于預期,也將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裁員。彭博社也將裁減涉及公司內的多個部門的編輯人員。
阿里縮招下的背景
9月1日,阿里巴巴校園招聘官網上發布了最新一則公告稱阿里巴巴2016年校招名額確定將要縮減。
那么阿里這次縮招與互聯網寒冬關系有多大?這一輪的寒冬有哪些背景呢?
1今年中國整體的經濟形勢并不好
2015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維持在7%臨界點左右。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一季度我國GDP增長7%,二季度目前看依然在7%左右,但下行壓力較大。外部需求疲軟、人口紅利減少,落后產能淘汰。就業形勢較面臨結構性問題,增長動力趨緩。而但在6月中下旬資本市場發生了“股災”,對我國經濟正常增長造成了一定干擾。
而世界經濟形勢同樣面臨著風險點和持續震蕩。新興市場危機不斷,全球市場股市暴跌,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大宗商品市場走熊,新興市場貨幣貶值潮加劇。
而2015年上半年,我國制造業PMI保持穩定并且在榮枯線附近徘徊,表明目前我國制造業活力較低,低于主要發達國家的水平。8月中國制造業PMI數據表明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制造業增長動力不足。而互聯網經濟在這種大環境下必然不能幸免。
2前期過度炒作的“互聯網+”概念
隨著“互聯網+”列入政府工作報告,被提升到國家政策發展的日程,各產業紛紛搭上“互聯網+”的風口飛上了天。從股市中與“互聯網+”概念相關的股價被吹上巨大的泡沫,到各類互聯網創業公司呈井噴之勢涌起。大家都以為搭上了互聯網+的風口就能飛黃騰達。
然而互聯網+真的能如此化腐朽為神奇嗎?
據粗略統計,至少有90%的互聯網創業公司都走向了失敗的結局,剩下的10%也大多僅是勉力維持而已,真正稱得上“成功”的寥寥無幾,也正是這些“寥寥無幾”的巨大成功,引得無數人寧死在了風口上,依然為之趨之若鶩。
這些一腔熱血的互聯網“豬“們的致命弱點,多數在于他們只知道互聯網+會改變傳統行業,卻忽視了對傳統行業的理解和認識。
互聯網是一個平臺,或者說工具。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它就好比一柄曠世好劍,如果用劍之人身懷超群武藝,便能執此劍闖出一條光明大道。反之,如果劍主手無縛雞之力,用再好的劍也是無濟于事。
在整個O2O領域瘋狂燒錢的情況下,融資額也持續上升。遍地的O2O低門檻創業造成了全民創業的繁榮現象,資本開始肆無忌憚的投資,規模和金額龐大的資本開始成為驅動O2O創業的最主要的推動力。移動互聯網行業的價格戰愈演愈烈,而這也成為用戶喜聞樂見的開心事,畢竟短期的暴利和相對于用戶來說的便宜“不占白不占”。越來越多的90后從走出校園就開始創業,隨便拉兩個開發租個辦公室就可以搞個app,動不動就融數百萬資金。處于風口上的行業用高薪來挖人才,而人才還是供不應求。
然而燒錢大戰基本無技術含量可言,并且誰都知道這是一個不可持續的模式。
當然資本來得快,去得也快,國內外資本市場不可預估的寒冬到來,大大加劇了O2O創業的資本門檻。
有投資人坦言,動輒數千萬的規模的A輪、天使輪融資將不復存在,對于O2O創業來說回歸產品服務將是寒冬里保暖的第一要務。
錢荒再啟裸泳者面臨退潮
在過去全民創業的一年間,曾經盛行的O2O、“90后”等概念逐漸被投資人拋棄——中國一級創投市場,在經歷過去一年多連續追高、商業模式一片“2VC”(即為風險投資而設計——編者注)后,終于迎來“擠泡沫”的機會。大量創業項目的估值和融資額“腰斬”,甚至融資失敗、團隊解散或轉向。
不缺錢的時代過去了。在創業風潮鼎盛時期,中國幾乎每小時都在產生新的創業項目,總共有1.7萬多家各類基金和投資公司活躍在創投市場里尋找項目,企業主、分析師、互聯網公司員工,紛紛投身風險投資領域當起了基金合伙人,稍好一些的項目幾乎都有多家基金排隊等著投錢。兩三個月前還烈火烹油一般的場面,已經在股市龍卷風的襲擊下杳無蹤影。在看空中國、人民幣貶值和A股股災的三大陰影下,投資人的情緒幾乎瞬間就從夏天轉到了冬天。
在賽富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焱看來,伴隨這一輪市場調整而來的,是一個投資的拐點。“投資從來都是一件有風險的事。但現在市場上恨不得一半都是投資人!等這一輪市場調整過去,投資將會回歸小眾,回歸專業。”
不過,這不是2008年,也不是2000年。幾乎所有受訪的投資人都認為,這輪股災并不是2008年那樣的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和2000年納斯達克泡沫破滅時相比,互聯網的蛋糕也已變大太多,對泡沫的消納能力今非昔比。
“現金為王”的論調再次被投資人掛在嘴邊。但早在半年多前,已有部分市場人士開始擔心泡沫,提醒投資人準備過冬。基于對美元升值的預期,華興資本創始人兼CEO包凡認為,未來短則6個月、長則12個月,市場泡沫面臨破滅。
二級市場高漲時,在創投市場對應的連鎖反應是“全民創投”。隨著“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國家意志,互聯網創業二度井噴。
資本追高下,企業估值和融資額雙雙飆升。高燒之下,市場的擔憂情緒一直在積累。從2014年三季度開始,美元基金明顯放慢了在中國的投資節奏。中概股的反應來得比A股市場早。
而人才的經濟價值很大程度由行業價值決定,如果大的中概股下跌,創業公司又豈能置身事外?
面對寒冬,你要準備好足夠的糧食以及增強真正的實力過冬。不要等潮退過后才發現誰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