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裁員2.6萬人!海爾智能制造 ——倒逼下的轉型之路!

時間:2015-09-1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海爾集團首個沈陽無人工廠投產,用工結構遭調整,嘗試由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轉型,試運營效果顯著。任何的轉型都是痛苦的,海爾也不例外,累計裁掉2.6萬名員工,倒逼中終走上轉型之路。

海爾集團首個沈陽無人工廠投產,用工結構遭調整,嘗試由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轉型,試運營效果顯著。任何的轉型都是痛苦的,海爾也不例外,累計裁掉2.6萬名員工,倒逼中終走上轉型之路。

海爾首個沈陽無人工廠投產,由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轉型

一提起海爾,大家就會想到傳統的家電企業。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海爾內部卻隱藏著高度智能化的無人工廠。這被業界認為是代表著未來工業發展的趨勢。

2012年,海爾開始醞釀在沈陽籌建第一個無人工廠。如今全球首個智能互聯冰箱工廠已經投產試運營。在這里,由成千上百個零件組成的冰箱也能像裁縫店做西裝一樣根據用戶的需求量體定制。與此同時,作為全球最大的家電制造商,海爾集團正在籌建越來越多的無人工廠,嘗試著由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轉型。

調整用工結構,海爾沈陽無人工廠試運營

海爾沈陽無人工廠平均每10秒鐘就能下線一臺冰箱;同一生產線可生產500多種型號,生產線上的前后兩臺冰箱型號、樣式截然不同;而工人的數量卻不足相同規模工廠的一半;生產各環節全部可視化操作,管理者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實時“掌”控生產!

任何的變革,歸根結底是人的變革,工廠越智能,用工的數量就越少。從2012年開始,海爾在探索無人工廠過程中從一個工序的無人,到一個車間的無人,再到整個工廠的智能化、自動化。工廠對保留員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盡管用工絕對數少了,卻增加了電工、機械、維修等專業人員。以前,傳統工人以組裝為主,普遍技校畢業;無人工廠的工人主要從事編程、操控為主,員工多是大學生。

經過一年多的試運營,根據測試的結果,位于沈陽的全球首個無人工廠可支持9個平臺500個型號冰箱的柔性大規模定制,人員配置減少60%,單線產能提升100%,單位面積產出提升了100%,定單交付周期由15天降低到7天。一般化定制產品比普通家電售價僅高出7%—8%,用戶完全能夠接受。

海爾累積裁員2.6萬名,倒逼下的轉型之路

任何的轉型都是痛苦的,過去兩年海爾承受的最大壓力就是,整個企業累計裁掉了2.6萬名員工,甚至包括很多管理人員。眼下,傳統工業企業都在面臨同一個困境——用戶的需求越來越難以把握,生產的產品越來越難以銷售,積壓的庫存使企業越來越步履維艱。

針對這一情況,海爾試圖以用戶為中心,建立一個“網狀”的體系,通過組織的并聯使用戶參與產品的設計、生產和營銷,通過“人—物”信息的并聯建造智能化無人工廠。為了采集用戶真實的需求,海爾在網上建設了全球首個用戶交互定制平臺——“眾創匯”。小微主動尋找潛在用戶搭建交互社區,并與設備商、供應商一起參與商品的設計,同時用戶還能全流程看到后端互聯工廠的生產過程。

眼下,繼全球首個互聯無人工廠在沈陽建成后,海爾還在鄭州、佛山、青島試營著空調、洗衣機、熱水器互聯工廠。按照海爾的判斷,未來用戶將成為工業的起點與終點,全球工業的發展趨勢將是從大規模定制向專屬化、個性化定制過渡。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