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油價下跌影響,“三桶油”凈利潤均有明顯下滑。在油氣行業面臨嚴峻形勢的背景下,油企紛紛加速改革謀求轉型。截至8月27日,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分別簡稱為“中石油”、“中石化[微博]”和“中海油”)的2015年上半年業績全部出爐。
中石油受沖擊最大
中石油表示,營業收入大幅下降主要是受原油、成品油等主要產品價格下降及原油、天然氣、汽油等產品銷售量增加的綜合影響。而這并不是中石油一家公司的困境。上半年,中國油氣行業普遍面臨國際油價創7年新低,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油氣需求低迷等嚴峻挑戰,三大石油公司的業績下滑顯然并不意外。
自去年年中開始國際油價出現斷崖式下跌,今年以來雖一度略有上升,但6月以來,在供需層面一系列利空因素影響下,再度進入下跌通道。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直接壓縮了上游勘探開發板塊利潤,造成勘探生產業務盈利大幅下降。因此,以上游勘探開發為核心業務的中石油受到的沖擊最大,上半年中石油勘探與生產板塊實現經營利潤329億元,同比降低67.8%;專注于油氣上游開發生產的中海油凈利潤也大幅下降逾五成。
原油價格暴跌壓縮勘探生產業務的利潤空間,另一方面也意味著煉油和化工業務成本的下降。特別是對于進口原油近八成、煉化業務占比較大的中石化來說,利好明顯。上半年中石化煉油業務實現經營收益同比大幅增長57%,化工業務由虧轉盈,經營收益同比增加141億元;中石油煉化業務也實現自2011年以來首次整體盈利,同比扭虧增利近81億元。
油氣改革將帶來紅利
安迅思能源與策略研究總監李莉分析稱,目前的油氣環境下,原料的價格下跌往往快于下游產品的價格下跌,加上中國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存在兩周的時間延遲,“在一定程度上,下游產品受益于低油價”。
從全球情況看,各大國際石油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業績也印證了這一觀點,埃克森美孚、BP、殼牌、雪佛龍和道達爾五大國際石油公司上半年收入平均同比下降34.75%,凈利潤平均同比下降54.38%,其中,上游成為石油公司業績的重災區,下游煉化板塊則受益于成本下降,均實現大幅增長。
在上述背景下,“三桶油”雖均受累于油價下跌,凈利潤均有所下降,但由于中石化煉化業務較為突出,受油價下跌影響較小,其業績也降幅最小,一體化優勢得以體現。
在油氣行業普遍面臨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油氣需求低迷等嚴峻形勢的背景下,“三桶油”也在加速改革謀轉型,布局全產業鏈,在以新疆作為試點擴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時,還聯手騰訊、阿里巴巴[微博]等互聯網巨頭在下游低調布局“互聯網+能源”。
“各大油氣公司都在盡力向下游延伸,全產業鏈有利于增強風險能力?”李莉表示。
有機構預計,隨著油氣改革總體方案的出臺,上游資源勘探開采、中游管輸和下游市場化價改等各環節,均將迎來政策紅利機遇。同時,石化行業的兼并重組,也給大集團旗下小市值公司,帶來外延式擴張機遇。(新華)
三桶油2015年上半年業績
公司營業收入(億元)同比增長(%)凈利潤(億元)同比增長(%)最新A股股價(元)動態PE(倍)
中石油8776.24-23.94254.64-62.719.1432.92
中石化10404-23.3254-22.35.0312.47
中海油770.3-34.2147.3-56.10----
更多資訊請關注石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