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泉州智造”轉型重要關口 臺灣元素如何發力

時間:2015-08-3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而近年來,在“泉州制造”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進入泉州的臺灣人才,多以80后、90后為主,他們主要從事科技研發和創意設計工作,涉及的行業也從紡織服裝、鞋業擴展到了電子信息、食品、玩具、工業設計等行業。

臺資與臺企,歷來是泉州經濟領域一支勁旅。當下,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泉州制造”迎來了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這一過程中,身處泉州的臺資和臺企扮演著什么角色?還有哪些臺灣元素正與泉州經濟融合?

“泉州智造”轉型重要關口臺灣元素如何發力

“裝備”新動力

在泉州,裝備制造業,尤其是與泉州鞋服相關的鞋機、紡織機械等領域,是臺企較為密集的行業之一。

眼下,對于紡織機械企業來說并非銷售旺季,然而,記者走進石獅臺帆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卻看到,整個生產車間一片繁忙,一臺臺新型高精密紡織大圓機裝配后運往晉江、石獅、南安等地。

“去年下半年開始,公司抓住泉州紡織服裝業轉型升級的良機,投入3000多萬元進行高精密紡織大圓機研發,取得技術突破后迅速投入生產,產品供不應求,今年頭7個月,公司生產車間均保持滿負荷運轉,目前訂單十分充足,可以預計,我們今年全年,甚至明年上半年,都是生產旺季。”公司總經理施純清說。

自上世紀90年代起,由于看好泉州鞋服等傳統制造業蓬勃發展帶來的機會,臺灣力可茂、凹凸機械等第一批機械制造業企業開始進入泉州,數量大概在20家左右。2010年至今,在泉州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帶動下,進入泉州的臺資機械制造業企業形成了第二波小高潮。

根據泉州市臺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進入泉州的臺資機械制造業企業總數為84家,年產值已經突破了80億元。這些機械企業多集中在鞋機、食品機械、紡織機械、包裝機械等泉州本土制造業相關的領域中。

近幾年來,部分臺企積極向高附加值機械產品進軍。凹凸精密機械公司近兩年來投入巨資,先后設計并研發出新型臥式電腦加工中心、電腦紡車車床、高速電腦雕刻機等產品,打破了德國在這一行業的壟斷地位,企業快速發展,一大批泉州紡織服裝企業也受益匪淺。

“材料”新魅力

新材料,是臺企密集和集中的另一個領域。

走進臺企鵬程實業有限公司的新產品展示中心大廳,碳纖維面料、玉米面料、竹纖維面料等20多種新型功能面料進入了記者視線。

“公司在服裝新面料領域自主研發的技術,目前已經突破了36項,其中8項在大陸是首創,填補了大陸在面料領域的多項空白。”公司技術總監江三鎮對記者說。

精耕于泉州本土市場的鵬程實業公司,先后成為七匹狼、勁霸、九牧王、富貴鳥等20多家泉州品牌企業的供貨商。

泉州市臺協會會長楊榮輝告訴記者,泉州是大陸服裝的重要基地,每年對高端服裝面料需求非常龐大。然而,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多年來,泉州服裝企業所需的高端面料80%以上得從日本、美國、韓國、意大利等國家進口。這樣的局面,直到臺企來了以后才得以轉變。

“鵬程實業的碳纖維面料,質量不亞于我們過去采購的日本貨,價格還要便宜30%左右,這正是我們合作的基礎所在。”七匹狼公司采購部門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說。

楊榮輝介紹,目前在泉州的新材料生產企業,多集中在服裝和鞋業領域,總數大概在20家左右,有的還是中小企業。“數量雖然不多,貢獻卻很大,尤其在服裝面料和鞋面革領域,打破了洋品牌的壟斷,有效地實現了進口替代,大大降低了泉州企業的成本壓力。”楊榮輝說。

“科創”新活力

如果說提供裝備和新材料是為“泉州制造”提供硬件的話,那么,大量臺灣人才的到來則為“泉州制造”轉型升級提供軟件支持。

在晉江國際工業設計園,記者遇到來自臺灣高雄的工業設計師林宇浩。這個畢業于臺灣實踐大學的高材生,已經與晉江3家設計公司簽約,并在晉江工作生活了兩年。

在林宇浩看來,盡管臺灣在創意設計方面發展良好,但制造業基礎遠不如大陸,大量島內創意設計人才急需尋找新的發展空間,選擇到一水相連的晉江來發展,不失為一個新機遇。

在石獅通達公司,一個由多名臺灣科技人員為主導的研發團隊已經工作了5年。在這個團隊的研發努力下,通達的產品已由前幾年單一的電腦配件,發展到了目前的衛星接收器、數字轉換器、手機配件等一系列產品。在傳統的電腦配件領域,通達公司的產品技術和質量也做到了大陸的高端市場——成為聯想、松下、IBM等大公司的配套零部件供應商。幾年前的小企業,如今已發展成為年產值超7億元的當地電子信息龍頭企業。

據了解,上世紀90年代初到2000年前后,第一批臺灣科技人員進入泉州,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和鞋業領域。這些技術人員,主要為泉州的紡服和鞋企提供設備采購、安裝、維修等服務。

而近年來,在“泉州制造”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進入泉州的臺灣人才,多以80后、90后為主,他們主要從事科技研發和創意設計工作,涉及的行業也從紡織服裝、鞋業擴展到了電子信息、食品、玩具、工業設計等行業。

據初步統計,目前,活躍在泉州的臺灣科研和設計人才總數超過了500名。在不少泉州民企中,臺灣的人才正逐漸成為公司技術攻關和創新創意的中堅力量。

不可或缺的臺灣元素

從裝備到新材料,再到科技和創意人才支持,可以說,在當下的“泉州制造”轉型升級過程中,臺灣元素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泉州是我省民營經濟中心,更是聞名大陸的品牌之都。龐大的“泉州制造”,甚至在全球都占有一席之地。必須承認,“泉州制造”有今日之成就和輝煌,臺灣元素是無法繞開的。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一波波臺資、臺企先后進入泉州、融入泉州經濟格局中,并在泉州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推手角色。這一角色,貫穿著整個“泉州制造”的起源、積累、發展、興旺的全過程。

泉州與臺灣隔海相望,“五緣”優勢明顯。透過“泉州制造”發展與轉型的歷程,我們發現,一灣淺淺的海峽,阻不斷兩岸情,也隔不斷兩地的經貿往來與產業對接。

當下,全球經濟已進入后危機時代,身在其中的“泉州制造”也在歷經調整與挑戰。我們有理由相信,經歷了制造業轉移、現代服務業勃興的臺灣經濟,能給泉州制造業轉型和經濟優化提供更多的可供借鑒的思路和方法。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