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爭搶機器人:傳統大企業紛紛進場 花血本追趕

時間:2015-08-2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機器人是伴隨著近年遭遇迫切轉型需要的制造業而為中國公共輿論關注的,被寄以了替代勞動力、提升制造業乃至工業水平等厚望。

8月22日的珠海國際會展中心,一紅一黃兩只獅子,披掛著與佛山民間常見的舞獅無異的鑲金邊布飾,在雄渾的配樂中一板一眼地舞動起來,兩獅子左右對稱,每個動作都分毫不差,一曲終了,獅子縮回原位蹲好。這對獅子是用兩臺價值超過50萬元的ABB機器人本體,再花費數十萬元改造而成的。

花費超過百萬元制作這對舞獅的,是佛山的利迅達公司。這家機器人企業其實在國內小有名氣,是工業機器人應用系統集成商和生產工業智能化設備的高科技企業。

利迅達與瑞士ABB機器人公司、意大利Comau機器人公司等都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利迅達出產的成套機器人,能夠自動打磨吉他和高爾夫球桿頭部這樣不規則的精細舶來物,但在首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裝洽會”),企業仍然選擇了舞獅這樣在嶺南慶典喜事當中最常見的民俗符號,來表達自己身上的精神氣質。

機器人是伴隨著近年遭遇迫切轉型需要的制造業而為中國公共輿論關注的,被寄以了替代勞動力、提升制造業乃至工業水平等厚望。與機器人這個名詞本身一并為人所知的是,機器人市場為國際四大巨頭壟斷、國產機器人技術含量不高、使用成本及維護成本雙高等行業現狀。

熱潮之下,機器人產業園在全國各地涌現,裝備制造企業紛紛轉向機器人生產,制造企業爭相表示要引入“機器換人”。以格力和美的集團為代表的眾多傳統制造企業,為應對人工成本上漲帶來的影響,均不約而同地投資購買或自行研發智能化設備,以“機器換人”。不同的是,中小企業通常只有能力購買,而大型企業有能力做研發。像格力與美的這樣的區域標桿型企業,通常會在政府的引導下走得更遠:巨額投入以謀取在市場上搶下一塊份額。

中國制造業升級帶來的巨大機器人市場蛋糕,走在前面的國際機器人巨頭自然不會坐視不理。引進大項目升級技術,“以市場換技術”,“以補貼促機器換人”的首尾雙向補貼政策,都為機器人行業的火熱再度澆下熱油—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發那科公司、日本安川電機、德國庫卡機器人)聞風而至,其他巨頭也相繼加入。在珠西六市一區,無論是從事裝備制造的企業,還是地方官員,幾乎每個人都對“四大家族”耳熟能詳。

但由于核心技術的缺乏和盈利能力有待提高,今年幾個上市公司的機器人并購計劃出現了“流產”。有業內人士承認,不少機器人企業還處在離開政府補貼就難生存。

以機器人行業發達的順德為例,2015年上半年有安川電機機器人投資10億元與美的合作開發電機機器人項目、瑞士ABB與利迅達開展技術合作、德國庫卡在中德工業服務區建設工程中心、日本川崎重工與隆深合作設立機器人培訓中心。國際機器人巨頭的進入還帶動了科凱達高壓線機器人等10多個機器人項目落戶。在眾多機器人項目落戶情況下,上半年順德有5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推動機器人應用。

傳統大企業紛紛進場

2015 年8 月4日,美的公布了機器人產業戰略并與日本安川電機合資設立兩家子公司。兩家子公司分別面向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

其中,廣東安川美的工業機器人有限公司,總投資2 億元,注冊資本1 億元,美的以現金出資占注冊資本的49%,廣東美的安川服務機器人有限公司,總投資2 億元,注冊資本1 億元,美的以現金出資占注冊資本的60.1%。

同一天,格力向首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記者團,開放了自動化生產車間的參觀,高調公開了其自主研發機器人的最新進展。董明珠在采訪中頗有信心地表示“機器人技術上并不難”,在采訪即將結束時隨口稱,格力可以在5年內實現裝備制造的世界領先。

站在巨大的格力生產車間,車間依然轟鳴,時代周報記者眼前只有寥寥數位工人,陪伴著數十臺以相似動作不停循環忙碌的機器人。

在鈑金噴涂分廠的沖壓自動化線上,一排桔黃色的六軸機器人排列整齊,正靈活揮動“手臂”抓取零部件。

鈑金車間廠長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這些六軸機器人來自瑞士ABB集團,但這條由機器人及相關設備組成的生產線是由格力自主設計研發。

“該機器人本體是外購的,但整個集成方案核心內容是我們自己在做。”格力一名負責人表示。

格力自2011年實施“機器換人”開始,相繼成立了自動化辦公室、自動化技術研究院、自動化設備制造部等部門,董明珠向時代周報記者稱,自動化研究生產部門共擁有生產和研究人員約2000人。

董明珠在采訪中還稱“我們要在5年內實現裝備制造的世界領先水平”,格力市場部部長陳自力則向時代周報記者再次證實了這一點:“董總提出了這個目標,公司內上下知道有一段時間了。”

目前,格力已自主研發近100種自動化產品,覆蓋了工業機器人、智能AGV、注塑機械手、大型自動化線體等10多個領域,擁有20多項設計專利。截至2014年12月31日,自動化設備制造部累計產出設備1660臺,工裝1482套。

無論格力還是美的,進軍機器人產業,顯然是看到了行業巨大的市場。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數據,201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3.7萬臺成為全球最大市場,2014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售5.6萬臺,同比增長51%。按每萬名工業機器人密度測算,未來中國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總需求將達到近300萬臺。

順德的“華南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究院”,美的即為發起單位,其還成立了注冊資本為10億元的有關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全資子公司。

四大家族均落地

珠西六市一區的地方官員們,幾乎每個人都對“四大家族”耳熟能詳,珠海、佛山、順德等地的官員,談及機器人更通常業務熟練。在“中國制造2025”火熱而工業升級轉型壓力持續加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都在加速實施“機器換人”計劃。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已建和在建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園近40家。

但由于核心技術的缺乏和盈利能力有待提高,今年幾個上市公司的機器人并購計劃出現了“流產”。有業內人士承認,不少機器人企業還處在離開政府補貼就難生存的境地。

廣東嘉騰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洪波曾坦言,作為他們生產的AVG(無人搬運車)機器人的核心部件,傳感器仍是“永久的痛”。國內雖然也有傳感器的生產,但性能仍難以媲美進口產品,價格上當然也就差得遠。

佛山市利迅達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助理謝其峰也表示,在該企業出售的整個臺(套)的機器人系統中,地位“最強勢”的機械臂仍是依賴進口,主要是來自機器人“四大家族”的產品。

而瑞士ABB、日本安川、德國庫卡和日本川崎重工,這號稱全球工業機器人制造“四大巨頭”,顯然紛紛加速搶占珠西的空間和市場。

在順德,利迅達機器人系統公司與瑞士ABB公司、意大利柯馬公司已分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隆深機器人公司與日本川崎重工合作建設白色家電工業機器人應用工程中心和川崎機器人華南區培訓中心;杰峰代理日本安川機器人,專業開展自動化焊接機器人集成系統研發。

5月28日,佛山市人民政府在順德華桂園舉行廣東省機器人產業發展示范區啟動儀式。同時,投資20億元的華南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究院正式啟動,將致力于機器人核心關鍵技術的開發。“巨頭”庫卡機器人的工程中心正式簽約入駐順德,成為庫卡在廣東的首個工程中心。

在珠海,ABB的新公司于裝洽會期間宣布開業。ABB集團在珠海高新區北圍及TOD區域設立了機器人產業基地,引入ABB機器人研發設計、制造銷售等公司入駐。據此前報道,該項目首期占地面積達12萬平方米。

花血本追趕

從政府到企業,如今對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也都投入了眾多的政策與資源,作為全省唯一“廣東省機器人產業發展示范區”的順德,更是“不惜血本”在培育自身的機器人產業和智能制造。

順德區副區長劉怡曾表示,順德是以“市場換招商”方式,吸引ABB、庫卡等世界機器人行業四大巨頭落地。

但客觀情況是,日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了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而在我國,機器人產業的興起要晚太多。

好消息并不是沒有。廣東嘉騰機器人自動化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中國最早進行機器人認知技術與探索的高新技術企業之一,是國內無人搬運車(AGV)研發第一品牌。該公司所研發的AGV為上海大眾、美的等多家龍頭企業解決了廠內搬運難題。

今年,嘉騰研發的拖載型AGV“大黃蜂”突破了國際技術的壁壘,具備自有知識產權的慣性無人制導技術打破了國外激光制導技術的壁壘,讓搬運機器人能夠實現戶外無人駕駛,獲得2015年工信部創客大賽企業組一等獎,并已向華為銷售了100多臺。

順德也鼓勵企業采用本地出產的機器人。根據順德的“機器代人”計劃,凡是采用順德出產并進入補貼目錄的機器人,順德均給予10%的補貼。

順德還著力于在交易方面搭建平臺,如9月將舉行的第二屆世界機器人大會,使供應企業和采購企業能夠有機會充分交流。劉怡還提到,佛山新城的中歐中心將規劃2萬平方米,引進30家中外著名品牌,打造全球首創“機器人超市”。

在8月22日的珠海裝洽會上,珠海亦引進了機器人研究項目。中國汽車工業工程有限公司當日與珠海簽約,將在珠海投資建設中汽工程珠三角智能制造及機器人集成、應用工程中心。

同時簽約的還有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研究院副院長倪明堂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該研究院今后將打通機器人產業研發、孵化、產業化全鏈條環節,為珠海先進裝備制造產業提供集群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不過,華南理工大學智能軟件與機器人研究室負責人閔華清教授則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了審慎的態度。“國內機器人研究在短時間內追上世界水平的難度較大,需要更多地關注材料、芯片等基礎研究,而這需要政府和企業的雙重投入。” 閔華清說道。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