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國家目標,到2020年,國產機器人高端市場占有率要達到45%以上,但目前才15%都不到。如今機器人市場一片火熱,但是國產機器人產業在核心技術和研發上仍是一個迫待解決的問題,業內呼吁,發展機器人的同時應該高度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以及培育一個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
在為期兩天的“裝洽會”上,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制造獨領風騷,成為最大的明星。
格力“無人工廠”年內上馬
在珠海智能裝備的展臺上,首次亮相的格力智能裝備系統成為展會的“明星”,格力研發的能寫一手漂亮好字的機器人,吸引了眾多的眼球,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與機器人下棋的圖片,更是在媒體圈中熱傳。在談到格力智能裝備制造的時候,董明珠認為是“起步比較晚、起點比較高”。
格力電器市場部部長陳自立介紹,格力集團從2012年底開始實施“機器換人”,相繼成立了自動化辦公室、自動化技術研究院、自動化設備制造部等部門,到現在成立了專門的公司。在兩三年的時間里,格力在這方面的投入就達到100億元。根據格力制定的自動化發展規劃,要在3-5年實現無人化車間。到目前為止,格力已自主研發近100種自動化產品,覆蓋了工業機器人、智能AGV、注塑機械手、大型自動化線體等10多個領域,擁有20多項設計專利。
“兩三年前,格力的人均年產值為90多萬元,自動化裝備陸續投入使用后,人均年產值已經達到190多萬元,效率大大提高。”格力電器市場部部長陳自立說,由格力自主研發的智能裝備制造,已經陸續投入使用。按計劃,格力今年還會在南京、武漢建設“無人工廠”。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格力也將為其他企業提供“機器換人”的服務,格力的機器人將會走進更多的企業。
珠海機器人行業迎頂尖團隊
在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副院長倪明堂看來,珠海非常重視智能裝備制造行業的發展,但相對于深圳、東莞等,這方面的企業相對較少。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的團隊有五六百人,其中還有多個中國工程院院士和長江學者等。該院將在珠海成立分院,預計會有50人左右的技術團隊在珠海,“控制器、驅塵器、傳感器等技術我們都有”,珠海分院成立后,會根據珠海的產業基礎和相應需求做技術孵化。
“按國家目標,到2020年,國產機器人高端市場占有率要達到45%以上,目前才15%都不到。”佛山固高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邱天說,機器人包括三個部分,即控制器、電機和減速器,國產機器人中,電機和減速器的部件有80%-90%仍是進口的,相比國外機器人,中國的機器人制造在材料、加工工藝上都還有不小的差距。“很多企業都在做機器人這個行業,但行業并不強。”邱天說。
固高的創始人李澤湘,在智能裝備制造和機器人業界是個響當當的角色,曾任香港科技大學自動化技術中心主任。固高的產品是機器人的控制系統,相當于機器人的大腦。邱天認為廣東是制造業大省,“機器代人”方面走得比較早,企業有迫切的需求。但廣東還是機器人的應用大省,不是機器人的研發大省。邱天認為,相對于深圳、東莞等地,包括珠海在內的珠江西岸的城市,在機器人核心技術方面還是存在一定差距,感覺最深的就是缺人才。
專家:須解決檔次低研發差問題
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副院長倪明堂認為,對于國產機器人的發展,低檔次重復建設、研發能力普遍不強仍是一個迫待解決的問題。“傳統制造行業最需要機器人,這方面廣東有相當好的產業基礎。”企業在“機器換人”方面,意識和積極性還需要提高,他在東莞接觸的不少老板,上機器人項目都是為了省錢而做,隨著工廠擴大,對工人的需求增加,才迫不得已地上機器人項目。
倪明堂說,他與政府人士到珠三角調研時,很多企業都反映,發展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研發是最大難題,“研發是需要大量燒錢的事情,對一般的中小企業來說根本就沒有可能,企業急需政府幫解決研發問題”。倪明堂說,政府希望將研發的共性的問題放在科研院所,研發出來后向企業輸出,有些企業是與科研機構共同投資研發,有些是研發完后,企業支付一些技術轉移的費用。政府出大頭,企業出小頭,讓行業共享技術的進步。
珠海機器人科技園月底動工
南都記者獲悉,月底,珠海高新區國機機器人科技園將動工。未來,以世界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瑞士ABB集團為龍頭,該科技園將崛起為高新區智能制造發展的最大亮點。
根據高新區規劃,科技園規劃產業用地總面積約1000畝,項目總投資40億元,重點推進ABB等龍頭企業在華南地區開展機器人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應用集成,積極開展智能制造,特別是工業機器人、自動化領域的國內外龍頭企業的招商工作,建設公共技術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系統公共服務。
預計到2017年6月底,ABB正式廠房和辦公用房可投用,到2020年,預計園區建筑面積達到50萬平方米,進駐企業達到100家,機器人產業集群初步形成規模。項目全部建成后,產業園將成為廣東國際工業機器人產業的集聚區,年產值有望超過800億元。
觀點
在人工制造的階段,美國、日本等國家到中國來設廠降低成本,但是在智能化階段,我們的智能化水平不如別人,機器的價格相差也不多,人家在本國生產,成本也差不了太多。企業在這方面要從被動變為主動。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