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研發和制造是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近日,常熟拉開了打造國內知名智能汽車產業集聚區的大幕。據悉,8月18日,中國智能車綜合技術研發與測試中心在常熟揭牌,中心將成為國內領先的智能交通、智能車相關產品研發、測試與生產基地,建成中國智能車產業化集聚區。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于2008年8月啟動重大研究計劃“視聽覺信息的認知計算”,研制具有自然環境感知與智能行為決策能力的無人駕駛車輛驗證平臺。此次與國內4家智能車研發專業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中國智能車綜合技術研發與測試中心,目的就是通過真實物理環境中的比賽來交流和驗證“視聽覺信息的認知計算”研究進展和成果。
“準司機在駕車上路前要通過駕校的考試,無人駕駛的智能車也同樣需要各方面的考核,這就是我們今天成立這個‘駕校’的目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鄭南寧在中國智能車綜合技術研發與測試中心揭牌儀式上說。
中心將吸引頂尖的智能車技術人才,形成團隊、企業和產業的全鏈條孵化,建立國際一流的智能車公共技術研發與測試平臺,成為國內領先的智能交通、智能車相關產品研發、測試與生產基地,建成中國智能車產業化集聚區。
發力智能車產業,是常熟這座年輕的汽車城又一次“勃發”。常熟堅持把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作為培育三大千億級主導產業的龍頭來抓。隨著豐田研發中心、觀致、路虎等汽車研發和整車生產企業相繼落戶,常熟加大政策扶持,強化載體建設,加快產業集聚,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發展迅速,已經形成了集整車及零部件生產、研發、物流、貿易等一體的發展格局,成為常熟工業經濟中最具活力的優勢主導產業。目前,常熟市產業規模快速擴張,產業層次不斷提升,已引進汽車零部件相關配套企業近40家,總投資約百億元。積極實施創新戰略,與境內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共建10所研究院,加快培養汽車產業人才。
作為中國首個智能車綜合技術研發與測試機構,該中心遵循“立足常熟、輻射江蘇、服務全國”的發展方針,聯合共建各方優勢資源,集聚車輛工程、自動化和信息智能化等領域人才,通過智能車前沿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積極開拓有核心競爭力的新興智能車產業,力爭經過3到5年的建設,將中心建設成為推動常熟汽車產業發展和升級的重要創新基地。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