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由于數據量大且復雜,使得傳統的數據技術無法快速且準確地傳輸和分析數據。近日,國際電信聯盟(ITU)批準了由中國電信主導制定的ITU-T首個大數據標準——《基于云計算的大數據需求與能力標準》(編號ITU-TY.3600)。ITU-TY.3600標準明確回答了大數據的定義、特征、生態系統、功能需求等基本問題。
就該標準的作用,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專家告訴記者,ITUY.3600標準首先明確給出了大數據的定義:一種允許可能在實時性約束條件下收集、存儲、管理、分析和可視化具有異構特征的大量數據集的模式。
同時該標準也明確了大數據有諸多特征,其中較為典型的特征為3V,即Volume、Variety、Velocity,分別代表著大數據的大量化、多樣化、快速化?;谶@三大特征,大數據技術可以解決許多新的挑戰,創造更多新的機會。
此外,ITUY.3600標準也描述了整個“大數據生態系統”,在該系統中包含數據供應商、大數據服務供應商和大數據服務客戶3個角色,并給出了每個角色在業務鏈上的各自的角色扮演、必要的工作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
該專家強調,在大數據技術特征的基礎上,ITUY.3600標準給出了大數據與云計算之間的關系。云計算可以為大數據提供高性能的數據處理能力、海量存儲空間等基礎設施以及各種所需的軟件工具,可以說云計算起到了大數據技術和服務推動者的作用,工作負載的突發性使得云計算技術更加適合大數據應用。
而大數據應用本身也可以作為典型云計算服務類型供用戶以自服務方式訪問,基于云計算的大數據生態系統能夠很有效地支持大數據,為大數據應用帶來更多的好處。
最后,ITUY.3600標準通過分析大數據處理與分析技術在電信、互聯網、交通等典型行業應用案例,分別從數據采集、數據預處理、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數據管理、數據安全與保護等7個方面詳細定義了大數據的功能需求和能力需求。
談及該標準對產業帶來的價值,上述專家表示,ITUY.3600標準是ITU-T在大數據系列標準中的第一個標準,該標準規范的內容將為ITU-T后續制定大數據系列標準提供基準和參考。
據悉,ITU-TY.3600標準由中國電信牽頭,法國電信、韓國電子技術研究院等機構聯合制定,歷時25個月最終獲得批準。
事實上,中國電信擁有豐富的網絡資源,大數據技術應用場景較多,因此早在2008年便開始研究儲備大數據處理技術,并在實際的工程實施、平臺運營過程中積累了很多經驗。
為了能夠將大數據共性特征和功能需求進行標準化從而引導相關服務和產品朝著標準化的方向發展,中國電信于2013年6月提出了此標準化立項并獲得批準,目前中國電信還主導制定國際電聯大數據即服務參考架構等標準,同時也積極參與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的大數據標準化工作。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子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