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分工體系的變化,尤其是在來自不斷崛起的中國制造業以及逐漸復蘇的日本制造業的“夾擊”下,當前韓國制造業增長乏力,面臨著競爭力下滑的挑戰,迫切需要新的發展戰略。而“工業4.0”概念的出世,恰恰為韓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絕佳的方向。
韓國版工業4.0的四大看點
總體看,作為一份相對完整的制造業轉型升級方案,韓國“制造業創新3.0”在整體上參考了德國“工業4.0”戰略的基本理念,其方案完整,內容具體,更有不少獨特的看點。
2020年前打造萬家智能工廠
首先,戰略目標明確,以促進制造業與信息技術(ICT)相融合,從而創造出新產業,提升韓國制造業的競爭力為目標。韓國作為信息科技強國,具備制造業和信息科技業融合的基礎。為實施“制造業創新3.0”戰略,韓國制定了長期規劃與短期計劃相結合的多項具體措施,大力發展無人機、智能汽車、機器人、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醫療等13個新興動力產業。韓國政府還計劃,在2020年之前打造10000個智能生產工廠,將韓國20人以上工廠總量中的1/3都改造為智能工廠。這些都與當前德國等國家通過智能生產方式升級制造業的大趨勢相吻合。韓國政府預期,通過實施“制造業創新3.0”戰略,計劃到2024年韓國制造業出口額達到1萬億美元,競爭力進入全球前4名,超越日本,僅次于中國、美國和德國。
以大帶小漸進推廣
其次,在戰略設計上,堅持基于韓國的基本國情。畢竟韓、德兩國的國情不同,產業地位、企業類型、營商環境、技術儲備等諸多方面都有較大區別,完全百分之百的“拿來主義”,只會導致“水土不服”。因此,韓國政府特意使用了“制造業創新3.0”的提法,意味著并非原封不動地復制德國“工業4.0”的全部理念。尤其是在戰略執行上,充分考慮到韓國中小企業生產效率相對較低、技術研發實力不足的特點,采取了由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由試點地區逐漸向全國擴散的“漸進式”推廣策略。
廣大企業是主力軍
再次,注意引導企業在“制造業創新3.0”戰略實施中起關鍵性作用。韓國政府認為,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廣大企業是“主力軍”,而政府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致力于搭建營商環境,切實消除阻礙制造業發展的政策限制。根據《制造業創新3.0戰略行動方案》,韓國將積極發動民間資本的參與,計劃通過對智能工廠、融合新興產業等的投資,總計投入約24萬億韓元(約合230億美元)資金,其中韓國政府的直接投入不到10%(2萬億韓元),其余均擬通過吸引民間資本投入解決。還值得注意的是,韓國將扶持和培育相對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小企業作為重點方向之一。韓國政府計劃,通過對中小制造企業的“智能化改造”,截至2017年培育10萬家中小型出口企業和400家出口額達1億美元的中堅企業。
提升制造業“軟實力”
最后,高度重視提升韓國制造業的“軟實力”,將其作為強化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應對其他國家競爭的主要手段之一?!吨圃鞓I創新3.0戰略行動方案》提出,針對當前韓國制造業在工程工藝、設計、軟件服務、關鍵材料和零部件研發、人員儲備等領域的薄弱環節,大力投入,以取得重要突破。尤其是提出,到2017年前,投資1萬億韓元研發3D打印、大數據、物聯網等8項核心智能制造技術,盡快縮小與相關技術領先國家的差距。
當前中國也已完成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為中國制造業未來10年設計頂層規劃和路線圖,以達到2025年基本實現工業化,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的目標。走“中國制造2025”之路,韓國模式亦有可借鑒之處。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