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語音、新能源汽車、3D打印為代表的新型工業正在安徽卷起風暴。眼下,它們又面對“互聯網+”的新機遇。
安徽機器人在行動
7月19日,第19屆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賽在安徽合肥拉開戰幕。這場盛事花落合肥,并非偶然。安徽在機器人產業領域的貢獻和進步有目共睹。不知不覺間,安徽已擁有共55家機器人企業,其中機器人本體企業30家,系統集成企業10家,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9家,研究院所6家。
以機器人產業為代表的高成長性產業,正在安徽呈現井噴之勢。而且,安徽正努力掌控的產業并不止于機器人,在機器人世界杯賽的開幕式上,科大訊飛的語音機器人一亮相就“搶”了現場翻譯的飯碗,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者現場當起了翻譯。
十大潛力產業增長快
去年7月,省政府發布《關于推進高成長性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十大潛力產業由此圈定。除去新能源汽車、語音、智造等,綠色、健康和環保成為十大產業中的“新貴”。
此后,十大新產業風起云涌。在機器人領域,中科院研發的取料機械手、3D打印機、碼垛機器人順利投放市場。合工大研發的智能服務機器人通過科技成果鑒定并開發出樣機,無人機、懸停飛行器、無人駕駛汽車、爬壁機器人等重點項目進展迅速。
迎接“互聯網+”挑戰
作為安徽經濟的智囊,省經濟信息中心也在近日發布專題調研報告稱:我省須緊抓產業互聯網機遇,推動互聯網經濟的新常態化發展,在技術、標準、政策等多方面實現與傳統行業的充分對接,積極培育新興業態。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安徽新產業正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省經濟信息中心建議:未來將推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在我省工業中的應用,促進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信息交互和集成協作,創新要素配置、生產制造和產業組織方式,推動組織模式向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務化轉變,延伸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