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內機器人企業近千家 核心技術仍在外資手中

時間:2015-07-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2014年,全球機器人銷量22.5萬臺,其中中國銷量5.6萬臺,同比增長56%,是全球增速的兩倍多。然而,在這一巨大市場中,外資巨頭壟斷了核心零部件和機器人本體集成,國內上千家機器人企業則定位于購買國外機器人本體,進行系統集成和行業應用

當國內的機器人產業迅猛發展時,有件事情卻不得不讓人擔心。實際上,外資巨頭目前仍然壟斷了核心零部件和機器人本體集成,國內上千家機器人企業則定位于購買國外機器人本體,進行系統集成和行業應用。

如果說2014年是國產機器人元年,那么今年則掀起了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并購潮。最近的一個例子是,景興紙業要和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收購治丞智能45%的股權,后者是國內桁架機器人的研發生產商。

從收購持股機器人公司,到上市公司自己設立機器人公司,這一波浪潮中絕大部分聚焦在工業領域的應用。

取放、沖壓、打磨、噴涂、焊接、電子裝配、噴涂,這些在工廠里的活,除了太柔性化的和需要人判斷的東西,機器人幾乎都能做。

從4月海倫哲2.6億元并購深圳連碩自動化,智慧松德以9.8億元戰略收購大宇精雕100%股權,6月銳奇股份與上海東升合作,開展智能焊接機器人業務,接著拓邦股份定增6億元收購深圳研控自動化項目,盾安環境擬6000萬元入股遨博科技,此后大族激光又宣布擬定增逾50億發力工業機器人,上市公司涉足機器人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2014年,全球機器人銷量22.5萬臺,其中中國銷量5.6萬臺,同比增長56%,是全球增速的兩倍多。然而,在這一巨大市場中,外資巨頭壟斷了核心零部件和機器人本體集成,國內上千家機器人企業則定位于購買國外機器人本體,進行系統集成和行業應用。

其中,減速機、伺服電機、控制系統這三大核心占到機器人總成本的七成。減速機方面,國內無法生產高精度減速機,價格無優勢,有幾家企業在低端有部分國產化;伺服電機方面,國內有7~8年沉淀,8~10家能自主研發運動控制系統并有本體集成能力,但國內電機價格對比國外價格優勢不大,且性能較差。

“從目前機器人的并購和投資的方向來看,機器人本體、核心部件、集成應用基本都涉及了,只是大家都在摸索如何找到一個更合適自己公司的路線。”浙江瓦力機器人副總經理夏起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國產機器人本體、機器人核心部件都處在剛起步的階段,沒有出現壟斷型企業,后期就看資本市場和技術的結合。

“我們之前就是缺乏資本運作,目前處在這種大環境的風口上,我們也在想辦法走出一條快速發展的道路,盡快做到行業的前幾名。”夏起炎說,擎寶機器人與東升公司的合并整合讓他印象深刻,他覺得,有時候技術不一定是決定因素,技術如何和資本進行整合,以最快的速度做大做強才是關鍵。

“其實目前國內有不少企業內部需要的機器人都是數千臺,如果結合一個有機器人技術的公司,馬上就可以做得很好。”他相信,在資本助推下,一定會在不同行業領域分別出現領頭的機器人公司。

而在這輪并購潮之外,國際巨頭正紛紛覬覦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近日,Nikon亞洲地區營業代表田口洋表示,中國機器人產業目前最好的方式是“拿來主義”。他說,中國并不像日系大公司那樣流行垂直統合的開發,而是進行水平分工作業,日系技術和中國需求的結合才是較為快速可靠的方法。

“歐美、日本發展的時間比較長,人家走過的彎路,我們借此從門外漢一步跨了進去。”山洋電氣技術經理星慎也公開表示。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