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避歐美等國的“雙反”,中國光伏企業開始積極在海外布局工廠。7月8日,天合光能就宣布將東南亞作為其重要的布局區域之一,并在今年初和5月份分別在馬來西亞和泰國成立代工廠。
此外,包括保利協鑫在內的國內多家光伏企業也紛紛在布局海外。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海外布局新工廠,可以有效的避免歐美等國的“雙反”。
在天合光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看來,與馬來西亞本土企業的合作是該公司在亞太推動本土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泰國工業園的廠房也正加快施工,預計于2015年底或2016年初正式投產。這兩個制造基地將助力天合光能滿足全球市場對太陽能組件日益增長的需求,并兼具了成本優勢,特別是對開拓發展迅速的亞太新興市場,具有地緣優勢。我們將把這種靈活高效的制造模式復制到其他國家。”
此外,高紀凡還表示,將繼續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整合制造、代工、產能租賃和外包等業務模式來增加產能、拓展市場,確保對市場趨勢做出快速反應。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東南亞吸引了近4.5GW的新光伏制造產能計劃,其中,泰國超過2GW,馬來西亞宣布超過1.5GW,較2014年大幅增加。
今年上半年,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及晶澳太陽能均實施了海外生產。對此,光伏行業專家趙玉文對記者表示,東南亞新增的光伏制造計劃很大一部分來源于中國。為了規避海外光伏雙反,國內很多企業開始在東南亞布局新工廠,并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
據了解,除東南亞之外,印度和拉丁美洲也成為國內光伏企業布局的重點。對此,保利協鑫副總裁呂錦標對記者表示,應對光伏“雙反”,國內企業要更積極主動地走出去,保利協鑫正在籌劃組團在海外建設光伏一體化產業園。
此外,光伏行業專家趙玉文也告訴記者,“規避歐美和加拿大等國雙反的最好方法就是去海外建廠。這不但可以拿所在國的補貼,還可以規避雙反沖擊。”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