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3、2014連續兩年成功舉辦義烏裝博會之后,今年11月30~12月3日,以“智能、綠色、環保”為主題的“2015中國義烏國際裝備博覽會”又將在浙江省義烏國際博覽中心強勢登陸。
短短兩年時間,小商品之都何以吸引來大批裝備制造業人士?
1+9,“智”造浪潮涌動
“機器換人”高峰論壇,“央企采洽會”、“境外專場采洽會”、“慧聰網專場采洽會”、“行業龍頭企業采購對接會”等8場專業活動,專業觀眾7796人次……前兩屆盛況依舊歷歷在目。當然,這還只是展會配套活動。
單就去年,整場展會吸引國內外843家企業參展,境內外專業觀眾達41936人次,現場成交額4.16億元,意向成交額28.5億。
幾十年間,義烏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留下了“全球規模最大小商品交易市場”的名聲,對它來說,僅僅用兩年時間,就把一場裝備制造展會做到如此大的體量,招來數十億采購需求,實屬不易。
這背后有浙江省政府打造“裝備制造強省”的有力推動,也離不開專業的服務與對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簡稱“機電商會”)作為裝博會的承辦方,更是推出了定制化服務--為每名參展商定制化邀請采購商,一對一對接。
其實,在展會前期,為更好地招商,機電商會不僅拜訪了中國意大利商會、中國瑞士商會、歐盟商會土耳其工商業協會、印度機床制造商協會、日本機床制造商協會、臺灣區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瑞士機械電器工業協會、英國制造技術協會、韓國機床制造商協會、北京芬蘭商會等20余家商協會,還趕赴江蘇昆山、張家港、福州、徐州等多個裝備制造業集聚區,與企業現場溝通。
如此一來,優質的采購商、參展商便能更好地匯聚于此。
機電商會市場部工作人員透露,今年展會更進一步,推出“1+9”即一場主題論壇,配套9場專業對接采洽會。買方賣方對接充分了,合作自然是水到渠成。
不止于此。機電商會副秘書長郭奎龍告訴記者,此次裝博會作為裝博會制造業企業展示的重要平臺還會充分結合“中國制造2025”規劃作出重點展區調整。高端數控機床、機器人、3D打印、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作為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會是本屆裝博會的主推展區。
數控機床方面,臺灣友嘉、大連機床;工業機器人領域,史陶比爾、新松;3D打印行業的杭州先臨、永年激光;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方面,菲達環保、盾安環保、眾泰新能源等行業龍頭企業都已初步明確參展意向。大咖云集,盛宴靜待開席。
經濟進入新常態,裝備制造行業也不景氣。這樣一次博覽會會有多大的提振與刺激?
郭奎龍認為,不景氣也可以綻放出別樣風采。他特別提到,中小企業成為“新常態”的主力軍。從數據來看,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已經占企業總數的99%以上,創造了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為3億以上的城鎮就業人員提供工資性收入。很顯然,中小企業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技術創新的核心力量,成為“新常態”的重要特征。長三角地區作為裝博會制造業大省集聚區擁有數以萬計的中小型企業,而義烏裝博會將充分整合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優勢,將技術創新、技術革新、機器換人等理念整體展示。
為什么是義烏?
義烏因市場而興,背靠浙江及周邊巨大的裝備需求,其轉型要打造“裝備貿易重鎮”。
這里有豐富的客商優勢。單是常駐在這座“小商品之都”的外商就有1.5萬名,每年往來采購的各國外商超過1000萬。迎來送往,世界各地客商奔赴這里采購飾品、玩具、商務禮品……隨著世界經濟調整,境外客商逐漸開始購買制造這些商品的加工機械。郭奎龍認為,這里得天獨厚的外商優勢是其他展會不可比擬的。
物流優勢。早在2005年,義烏市出口小商品標準集裝箱就超過25萬個,遠遠超出原有義烏國際物流中心年處理10萬標準箱的設計要求。為此,義烏市決定建造功能完善的義烏港。義烏港共分兩期建成,項目一期工程包括大型倉庫、臨時停車場、配套服務區大樓等相關設施,于2011年10月投用。目前入駐企業包括船公司、國際貨代、外貿、物流、報關、報檢等行業。義烏港二期主要功能為海關、國檢兩個獨立的監管區,于2013年11月全面投用,提供了集報關、報檢、出口貨物監管于一體的一站式服務。
對于裝博會來說,坐擁如此完備的國際港,國內外展商展品運輸及后期購買運輸就便捷多了。
“義烏不僅要打造浙江省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裝備制造業博覽會,還要借助義烏發達的貿易系統,投資上百億元打造一個以機械裝備為基礎產品的生產資料市場,兩者將初步構建起一個機械裝備的大型交易平臺。”這是兩年前的構想,如今,這個交易平臺運行情況怎樣?
郭奎龍介紹,生產資料市場的構建就是基于義烏已形成的裝備制造產業的龐大需求。如今生產資料市場已經成功開業兩年,目前還處于培育期,每天都有外商及周邊地區的企業前去參觀購買。生產資料市場作為裝博會的長期展示平臺,兩者相結合,將義烏打造成為裝備制造業重要陣地。
在郭奎龍看來,義烏裝博會的舉辦主要目的就是展示、推銷國內外先進裝備,引進國內外現代裝備企業、項目、研發機構和團隊。他希望,展會以實施“中國制造2025”為契機,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為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服務,打造成國內一流的裝備制造展示貿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