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描述了一個系統的理想國家方案;空想社會主義創始人托馬斯·莫爾虛構了一個“沒有的好地方”,叫做烏托邦。德國工業4.0核心部門人工智能研究所(DFKI)也勾畫了“理想國”,但它不是虛構的,已聯合38家企業造出的實體——智能示范工廠(SmartFactory)。
6月17日上午,考察團有幸進入位于凱澤斯勞滕的智能示范工廠內部參觀,看如何用運行的生產線詮釋工業4.0理念;下午,到達位于沃爾多夫小鎮的世界第二大應用軟件供應商,也是工業4.0的主要發起機構SAP總部拜訪。在這兩個地方,我們都看到了實現了信息物理化融合的智能生產線進行示范運行,這向我們證明——工業4.0不是烏托邦,不久就會實現。
38個伙伴共同協力推進工業4.0
事實上,智能工廠的建立先于工業4.0概念的提出。DFKI在國際科學界具有重要地位,是德國創新軟件技術方面的領先機構,也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及運用研究中心。DFKI創立了德國計算機研究所以及軟件園區、智能數據創新實驗室和大眾汽車數據實驗室。
智能示范工廠總經理沃夫岡·瓦爾斯特(WolfgangWahlster)就是最先在德國提出工業4.0概念的教授之一。智能示范與其說是家“工廠”,不如說是工業4.0的組織、協調、宣傳機構。事實上,DFKI與38個伙伴一起工作,其中包括西門子、SAP、巴斯夫、IBM等,這些企業與研究所各有側重、并肩作戰,他們先是一起制定了相關的標準,然后開始研發。現在智能示范工廠除了做技術研究,還與企業一起進行未來競爭優勢評估研究、信息咨詢以及對外傳播工業4.0的理念。
個性化需求催生第四次工業革命
當前,客戶對工業產品的個性化訂制需求越來越多,技術更新也更加快速,導致生產成本降低,市場需求也更加國際化了,這都催生了新的商業模式、改變了人的行為。工業4.0就是為了滿足這種變化而誕生的,它將使未來的工業生產能夠滿足個性化產品定制、小批量生產,具備增長的通用性、生產流程的靈活性及數據信息共享性。
記者在凱澤斯勞滕看到,由智能示范工廠研發的工業4.0的設備是智能化、模塊化的,具有以下特點:智能的設備,擁有模塊化的系統架構,以便迅速、靈活地配置生產線;標準化的萬向插頭,適用于供電、壓縮空氣、工業互聯網,具有緊急停止按鈕;智能的產品,每一個零部件都通過RFID射頻技術,有一個標準化的數據身份證,生產設備對其進行識別,由產品自主控制自己的生產過程;插入技術,在生產過程中可加入新的生產模塊,即插即用,不需要中斷電源、改裝生產設備,高效率改變所生產的產品;統一的基礎設施(標準插口),使全部的生產模塊能無縫集成到總的信息技術報務中心;跨廠商的兼容性,通過使用統一的機械的、機電的、信息技術的接口實現,讓每個單一模塊都有具備專長的制造商來制造。
軟件商在工業4.0中的重要價值
兩大關鍵因素使工業4.0成為可能,其一是物聯網,智能驅動器和傳感器數量激增且普及,嵌入或附件在任何事物上面,并通過單一協議實現互聯;其二,移動互聯以更便捷、經濟實惠的方式存儲數據、傳遞信息。此外,推動工業4.0的因素還有社交媒體、機器對機器技術、大數據與預測分析技術。
因此,工業4.0不僅包括技術,還涉及指導方針、最佳實踐、工作流、組織架構設計和社交工程等,工業應用軟件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為世界第二大應用軟件供應商,德國SAP公司顯然要抓住源自德國的工業4.0機遇,開發出一套全面的工業4.0及物聯網制造解決方案。在其總部,SAP公司負責汽車業務的全球總裁瑞納·賽茲(ReinerSeiz)對記者說:“工業4.0要把數字化貫穿到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讓生產方式變得更加有效、時間更短。汽車在德國非常重要,明年產量還會繼續上升,車型不斷增加,導致生產研發難度增加,面臨全球化挑戰,汽車行業是最適合實現工業4.0的載體。”
智能示范工廠車間里的智能生產設備SAP總部里的一套智能生產設備智能示范工廠門口張貼的部分合作伙伴在工廠里的辦公室位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