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互聯網+電能 人類能源發展的未來

時間:2015-06-2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互聯網+”給能源行業帶來巨大震動。互聯網思維的互動性、發散性及帶來的信息共享與大數據研判,都為能源行業注入新的活力。未來電力能源的新圖景會是什么樣子?

6月15日~17日,國家會議中心的會場內人頭攢動,不少廠商都在展臺前忙碌著。這幾天,他們帶著先進、創新的清潔能源、智能電網技術成果,參加了一場交流盛會——第五屆全球智能電網(中國)峰會。

“互聯網+”給能源行業帶來巨大震動。互聯網思維的互動性、發散性及帶來的信息共享與大數據研判,都為能源行業注入新的活力。未來電力能源的新圖景會是什么樣子?試想:未來的某一天,坐在辦公室里,就能遙控家中的空調和電飯煲;大數據分析會告訴你,將哪一部分用電家務調整到用電低谷進行,并將家里的剩余熱能再次循環使用;觸摸屏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全息景象……

能源開發清潔化,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工業社會迅猛發展,經濟發展對化石能源依賴的程度愈發加深,化石能源枯竭,環境污染觸目驚心,人類生存空間正面臨巨大威脅。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大規模、高比例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成為全球共識。基于能源資源儲量和環境保護等因素,國家電網公司提出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兩個替代”戰略與此次峰會參會專家的觀點不謀而合。

“清潔能源發展的核心就是消納。國家電網公司建設特高壓工程和智能電網體系,對于促進我國西北的風電和光伏發電、西南的水電在東部地區的消納,將發揮巨大作用。”南瑞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現代化,必然伴隨著能源發展的現代化。現在,在全球能源發展進入轉型發展的時期,各個國家、各個地區,都已經把如何發展低碳能源,發展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放在能源發展重要的位置。”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則這樣描述清潔能源在未來能源發展中的地位。

國際電工委員會智能電網戰略組主席理查德認為,智能電網跟清潔能源是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的戰略,它能幫助我們應對自然災害,同時,智能電網能形成價值鏈,成為驅動全球經濟進一步增長的重要力量。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的趙勇強副研究員表示,從全球來看,可再生能源是全球能源轉型和未來能源系統的核心,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核心內容和根本方向。未來二三十年,能源增長在亞洲,亞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潛力很大。

國務院參事、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徐錠明則描述了未來清潔能源發展帶來的內容延展:可再生能源要替代傳統能源;千百萬建筑物都是能源生產單位,都是電力生產單位;儲能裝置技術得到重大突破;能源互聯網天上一片云,地下各相聯,服務千萬家;在新能源技術上,將產生新能源交通工具。

可以想見,推動清潔化、低碳化發展,會促進更多新技術的生發,設備制造、產品出口、技術交流的頻繁,也將帶來能源電力產業升級轉型,這些對人類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

“我一直鼓勵中美兩國在綠色能源領域開放交流與合作,解決碳排放引起的全球氣候問題需要世界上所有國家通力合作。我們對中國已經奠定了能源互聯網的概念十分高興。”美國國會眾議院議員邁克爾·本田在視頻致辭中說道。

國家電網公司正在努力成為新能源革命的實踐者——建設堅強智能電網,通過詳細的規劃,促進跨國聯網,推動洲際聯網、全球互聯,進而為“互聯網+能源”搭建基礎,最終實現電能替代和清潔替代的美好愿景。

電能配送智能化,需要更安全高效的輸配電網絡

電力在未來人類生活的空間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將一次能源轉化為電能,是控制環境污染的明智方法,也將大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而互聯網+電能的智能化發展,將為電力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智能電網到底有多聰明?“智能電網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通用電氣能源管理數字能源業務技術戰略和政策發展部主管約翰·麥克唐納介紹,在美國,對于智能電網的研究已經進行了40余年。如果要給現在的智能電網做一個定義,應該是“更智能”。

在新能源革命的背景下,電網的發展面臨新使命。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中科院院士周孝信這樣概括:電網將成為新能源電力大規模傳輸和分配的網絡,能夠和分布式的電源、儲能裝置、能源綜合高效利用系統有機融合,與信息通信系統融合,建成能源電力、信息綜合的服務體系。

智能電網的特征已經非常明顯。生成家庭能源使用優化方案,預測電網運行風險等,將為消費者積極參與電力生產帶來更多機會,也給未來智慧城市的創建奠定基礎。

雅德應用科技大學教授卡斯滕·阿倫斯說:“使用智能電網,首先需要知道人們如何參與進來。使用太陽能光伏設施發電,所有人都應該參與進來。人們不僅是消費者,實際上也參與生產。”

在巴西,智能電網的發展已經有了清晰的步驟。巴西CESI工程總監保羅·薩塞爾·巴斯·艾絲美拉達介紹說:“第一步要讓電網智能化,實現網絡的自動化和控制;第二步是發展先進的電力計量技術,建設基礎設施;第三步則是實現家庭用電的自動化。”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設備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